关灯
护眼
字体:

百年苦乐由他人(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深秋的御花园,鲜花尚艳,却已浸透了萧瑟。

宁令仪牵着宁承稷的手,沿着铺满落叶的石径缓缓走着,太孙的小脸绷得有些紧,不复往日的孩童稚气,眉宇间过早地凝着一层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郁。

“承稷,”宁令仪停下脚步,弯腰替他拂去肩头一片枯叶,声音温和,“还在想昨日那篇策论?”

宁承稷摇摇头,小手无意识地攥紧了姑姑的手指,仰起脸,眼中是难以排遣的迷茫:“姑姑,皇爷爷说为君者当知取舍,明轻重。可舍弃心中所念,真的就能换来万全吗?”

他问的是策论,又仿佛问的是别的。

宁令仪心头微涩,正斟酌着如何开解这早慧又敏感的孩子,一阵杂沓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园中的宁静。

一名内侍脸色煞白,几连滚带爬地冲到近前,扑通跪倒,声音带着惊惶的颤抖:“启禀公主殿下,启禀太孙殿下!宫外,宫外急报!北朔迎亲使团,已入京城了!”

空气瞬间凝滞。

宁令仪只觉得一股凉意从脚底直冲头顶,握着承稷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了。

悬在头顶多时的巨石,轰然落下,她面上极力维持着平静,颤抖的手指却道破了内心。

“知道了。”她的声音听起来异常平稳,甚至有些漠然,“下去吧。”

内侍如蒙大赦,慌忙退下。

宁承稷猛地抬头,小脸上血色褪尽,眼中充满了巨大的恐惧。

他紧紧抓住宁令仪的手,小小的身体颤抖起来:“姑姑,他们,他们要来接你走?”

宁令仪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蹲下身,平视着侄儿惊恐的眼睛。

她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将他揽入怀中,下巴抵着他柔软的发顶,感受着那细微的战栗。

远处层叠的宫阙在秋阳下泛着光泽,晃花了她的眼睛。

这一天,终究到了。

紫宸宫内,浓重的药味似乎被一种更沉凝的异域气息冲淡了些许。

御座之下,数名身着北朔传统服饰的使臣肃立。

为首一人身形魁梧,面容粗犷,络腮胡须修剪得齐整,眼神锐利如鹰隼,正是北朔可汗拓跋弘倚重的重臣,右贤王阿史那律。

他身后随从抬着数个巨大的描金木箱,箱盖敞开,露出内里流光溢彩的皮毛、宝石、金器和珍稀。

“臣,北朔右贤王阿史那律,奉我拓跋弘大汗之命,前来迎娶明珠公主,为我北朔尊贵的大妃!”阿史那律声音洪亮,带着草原的豪迈,也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强硬。

他行了一个北朔礼,目光灼灼地望向御座上面色苍白的皇帝。

来之前,可汗已经交代了,如果不能将大妃迎娶回去,他也别回去了。他可是争取了好久才得到这个出使的机会,依照可汗对大妃的看重,若是能成功讨得大妃欢喜,于他,也是大有裨益。

皇帝靠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扶手,压抑的咳嗽声在喉咙深处滚动。

他目光扫过那些价值连城的聘礼,又落在阿史那律那张写满野心的脸上,拓跋弘没有亲至。

殿内气氛凝重,文武大臣屏息垂首。

潘威按剑立于御座侧后,眼神如刀。

沉默,带着千钧重压。

终于,皇帝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不容违逆的威仪:“公主乃朕掌珠,出嫁之事,自有天家仪轨。贵使远来辛苦,且先在驿馆安顿,休整几日,吉日便定在十月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