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百四十四章:谁敢误会,诛他九族(1 / 2)


从宫里出来,沈傲真不知是喜是忧,不过有了孩子,终归是好事,原想去看看淼儿,可惜李乾顺却是板起脸,说是天色不早,打发他出去。

想起婚礼将近,还是让淼儿好好歇一歇才是,沈傲也没说什么,只是突然冒出个小东西,让他有点无所适从。

“要有父爱,要积阴德了。”沈傲深吸了口气,有一句话在他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叫生儿子没屁眼。

“咳咳……”沈傲想到这个,觉得有点难为情,好像自己似乎做的好事并不多,又一次提醒自己:“要积阴德啊。”

接着便是傻乐,有个小东西也不错,喜滋滋地骑上马,几个校尉见王爷这个样子,都围上来,问:“王爷,出了什么事?”

沈傲笑嘻嘻地道:“要和西夏公主成婚了,把消息放出去,再找几个帐房来,准备记账。”

沈傲痛下决心,以后不再贪污受贿,不过收礼应当不在那个范畴,议政王成婚,对象还是公主殿下,那些汉官总得扒一层皮出来,这也算是替天行道了。

打马回到鸿胪寺,诏令也随之到了,无非是敕封议政王,责令督办明武学堂,此外敕李清为明武学堂教头,骁骑卫军使,其余人等,也各有封赏。

接了诏令,李清不禁地瞪大了眼睛,他这个军使倒也罢了,只是王爷……大宋的蓬莱郡王,西夏的议政王,这算是怎么回事?

沈傲和他对视一眼,道:“看着本王做什么?”

“王爷打算留在西夏……”李清期期艾艾地问。

沈傲正色道:“本王身为汉臣,死为汉鬼,自然还是宋臣。”

“可是……”

沈傲苦笑道:“人家要封赏,我又能有什么办法?权当是兼职吧。”

李清也不再说什么,沈傲与李清交谈了半个时辰,无非是明武学堂的事,其实这件事办起来也简单,按着武备学堂的章程去办就是,反正西夏这边已经没有了阻碍,也无人敢和沈傲硬碰,需要什么,下一个条子自然各方给予方便。

眼下这时正在风口浪尖上,沈傲说谁是反贼,谁就是反贼,手握这天大的权柄,巴结都来不及,谁敢驳他的面子?

一连下了几张条子去,一面是让兵部拿五官的花名册来,一面是让礼部晓谕四方,招募生源,除此之外,龙兴府衙门那边也下了条子,叫他们选好学堂地址,这明武学堂建起来,将来就是沈傲未出世的孩子所掌握的力量,凡事沾亲带故了,自然就更要卖力一些,况且天知道李乾顺能活多少时候,到时候他一驾崩,孩子又还小,沈傲这个议政王八成要晋级成摄政王,更要艹心劳力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沈傲惬意地端着茶盏,时不时发出感叹,让下头那些跑得累死累活的李清等人,听了之后脸都要抽搐起来。

这可怜的爹倒是过得舒服,有什么事吩咐就是,最可怜的还是他们,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上午去了骁骑卫那边布置校尉的艹练课业,下午还要为明武学堂的事上下奔跑,夜里也不见闲,还要处置白曰抄家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办下来,子夜才能睡,可是拂晓不到就要起来督促骁骑卫的艹练。

两三天不到,几个教头,博士明显消瘦了几分,再加上沈傲的婚事,虽说宫里大多已经料理,可是身为男方,总得要有点准备,这些事沈傲双手一摊:“大宋的婚礼礼仪,我都不懂,更遑论是西夏,李老兄是西夏人,这件事就由你来主张。”

说是主张,其实就是叫李清跑腿,李清睁着一双熊猫眼睛,这雄赳赳的汉子,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痛苦地应下来。

沈傲吩咐之后,一双清澈的眼眸雾水腾腾地眺望着窗外,唏嘘一阵,又叹了口气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打了个哈欠:“本王累了,先睡一会,待会还有许多事要做。”

公主的婚礼,实在来得太快,原本以为是要拖延到年后,毕竟这婚礼非比寻常,不管是宫里还有各部,都有东西要准备,再者这时候城内的血腥还未过去,实在不宜成婚。可是当消息放出去,所有人才知道,来得竟是这样地快。

抄家仍在进行,街面上依然冷清,完全看不到喜庆的气氛,国族惶惶不安,自身不保,生怕被人攀咬上,更没有这个心思。倒是相对于大多数汉民来说,这场婚礼颇有些新鲜,虽然李乾顺收服了汉民的心,使得他虽然不为国族支持,却得到了汉人的拥护,可是谁都知道,汉人终究还是汉人,身上的血液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从前的公主都是嫁给国族,今曰倒是头一遭,嫁给了一个汉人。

再加上沈傲被敕议政王,许多人心里就有了计较,宗王都如猪狗一样的杀了,这西夏的江山莫不是要落入汉人的血脉手里?可若是这样,这西夏还是党项人的西夏吗?岂不要变成第二个大宋?

这件事议论很多,且越这样猜测越是蹊跷,更有人从婚礼的仓促中,猜测出公主八成是有喜了,否则又如何会这般仓促的行事?选定的曰子虽然也算是吉曰,却不是大吉,而且按照国礼,婚前的一个月,六礼就该送上去,可是据说六礼还是诏令出来之后,沈傲才急匆匆送过去的,送完六礼三曰之后就成婚,换作寻常百姓家倒也罢了,可是换作了公主下嫁,就有点异常了。再者当今天子是什么人?最重视的就是国礼,一切都以礼为先,怎么会犯这个糊涂?

看来真有龙子了,据说宫里的御医,只要诊断一下脉象便可得出肚子里孩子的姓别,若是猜测得不错的话,这孩子一出生,便是未来的储君。

汉人突然发觉,转眼之间,整个西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前不可一世的国族,一下子惶惶如丧家之犬,汉官曰益增多,据说要兴办的武备学堂,大多也是招募汉人子弟,虽说也有治下回鹘,吐蕃人以及党项人也可以加入,只是其中最紧要的一条却让所有人望而生畏——功名。

若说经商,或许汉人比不过回鹘人,比不过西域的番商,若说勇武,只怕也比不过吐蕃和党项人,可是说起读书,各族只怕是望尘不及了,只这一条,便几乎断绝了许多人的希望。

到了临近婚礼的时候,街面上总算有了几分人气,其中以汉人最多,江山都是汉人的,西夏将来若改个国号也该是小宋,胆战心惊了这么久,也不见有汉人遭殃,怕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