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百三十二章 产前焦虑


晋武帝身体打好之后,便开始处理太子的事情。这一次,晋武帝备受打击。

太子意图弑父杀君,本应是死罪,然陛下念及虎毒不食子,留在太子一家的命,不过圈禁在墨王府。没有陛下召令,永不得出墨王府。

这里的墨王府就是管家罪犯皇族的地方。太子进了这个地方,一辈子出不来。太子的子孙,也被限制行动。

至于皇后,受不住压力,直接疯了,关押在冷宫,落秋宫。

青阳侯一脉受到重创,一时间,京城菜市口,血流成河,家眷哭天抢地。青阳侯的嫡亲孙子,却没有找到。

斩草不留根,春风吹又生啊!

晋武帝继续派人追查,不过天大地大,找一个小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时没有消息。不过那已经不足为虑了。

至于二皇子那一脉,徐阁老大病一场,在朝堂上消失了半个月。按照惯例,这么大年纪,徐阁老应该早就上折子,辞官荣养,可是晋武帝到现在也没有收到折子。徐阁老不写,不代表晋武帝容忍徐阁老的作为。一道圣旨,言语里十分担心徐阁老的身体,赏赐绫罗绸缎,名贵药材应有尽有,让徐阁老好好休养身体。

躺在病床上的徐阁老看着这样的圣旨,吓得一身汗,不顾身体不适,连忙起来,不再装病了。

徐阁老身体是不适,不过还不至于到卧病在床的地步。只是因为太子的事情,担心晋武帝会处罚他。可是如果因为装病,被贬为平民,虽然晋武帝说的好听,可不当官,那就是平民啊,所以不管如何,徐阁老都不能继续躲起来了。

晋武帝原本因为徐阁老能够听出他圣旨里的含义,只要你功成身退,他或许会饶了徐家。

翌日一早上朝,晋武帝居然在文官之手看到了徐阁老,心里冷笑,既然徐家选择烈火烹油,那么就不要怪他不留情面了。

这是徐家最后的机会,就这样被她们浪费了。

晋武帝的圣旨,不少人知道,早上看到徐阁老只字不提告老还乡的话语,顿时发觉徐家和陛下对着干。陛下的手段,可不是徐家能够比得上的,决定不管是公务,还是私底下,都有远离徐家。

没看到那太子的外家,现在已经死绝了。

徐阁老连夜给徐嫔送信,徐嫔一早就看到信,不过她并不放在心里,觉得父亲太过小心谨慎了,一如既往的高调。

晋武帝出奇意外地没有找徐嫔的晦气,反而给徐嫔不少赏赐,不过就是不给徐嫔实际的好处,不给徐嫔升位份,所以到现在为止,徐嫔仍旧是个嫔位,而不是妃位。这一点让徐嫔非常不爽,旁敲侧击几次无果,便找儿子哭诉。

二皇子心疼母亲,便上奏晋武帝。

晋武帝直接没看折子,扔在了地上。目光短浅的东西,注定一事无成。

徐阁老得知这件事情,气得摔了一个心爱的白玉镇纸,一个劲儿骂蠢货,蠢货······

不过平静下来之后,徐阁老还是亲自去和二皇子说了事情的轻重,徐嫔听到二皇子的转述,这才安分一些。

随着京城里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杜九妹也到了人生的关键时刻,生孩子。

这几日,杜九妹一吃过饭就被紫容,紫絮搀扶着,在院子里走动,多走走,好生孩子。这个时候可没有剖腹产啊,全靠自己生啊!

杨氏直接把家里的事情,交给静怡公主,让她帮着看着,自己直接住进了梁王府。

梁王府里,有了杨氏的加入,下人们不再慌乱,做事有条不紊。

白敬齐直接被接到梁王府,廖嬷嬷二十四小时待命。

阮灏君更是每天晚上回来,早上再回大营。

不过自从廖嬷嬷说就这两天的时候,阮灏君就在家里了,哪也不去,等着孩子平安降生。

杜九妹原本不紧张的,可是身边的人很紧张,让她心里不自觉也跟着紧张了。

杨氏没事的时候陪着杜九妹散步。

“娘亲,你一辈子生了五个,这么辛苦。”杜九妹怀孕了才知道母亲的辛苦,更加理解了做母亲的伟大。

杨氏笑笑,道:“怀孕的时候,是很辛苦,可是生下来之后,看着孩子一点一点的长大,就觉得幸福了。你们几个孩子,都很懂事,我和你爹,你祖父,都很高兴。”

“娘亲真伟大。”杜九妹称赞道,“我们姐妹几个一定会好好孝顺娘亲。”

“呵呵,好啊。”杨氏道,感觉出杜九妹的紧张,“小九儿,别紧张,有那多亲人在你身边,还有白太医,王太医,廖嬷嬷都在,你一定会顺利生下孩子的。”

不光这样,杨氏早就让人把杜家村的孙婆子请过来,杜五郎等兄弟姐妹几个都是孙婆子接生的,她比较信任孙婆子。

昨日孙婆子已经来到梁王府里,和廖嬷嬷一起。

“是,娘亲。”杜九妹笑道,“孙奶奶过来,我这心里也放心了。”

到了下午,孙婆子休息好,换了干净的衣服,和廖嬷嬷一起过来。

廖嬷嬷擅长调理孕妇,但对接生不是很拿手,可孙婆子呢,一辈子接生那么多的孩子,手法熟练。现在别说杜家村了,就连晋县的富户,听说孙婆子曾经给世子妃接生,身价倍增,接过去给那些夫人接生。

孙婆子也是个妙人,有钱人生孩子,她接生费用就是五十两,不嫌多;穷人家,五十文,也不嫌少。在当地颇具美名,现在孙婆子的两个孙媳妇跟着她学习接生,已经成了杜家的富户了,听说已经在晋县置办了房子。

孙婆子进来,给杨氏,杜九妹行礼。

杨氏赶紧上前拉起孙婆子,道:“孙大婶,可不能这样,您可是我们的长辈。”

“不敢当,不敢当。”孙婆子激动道,“老婆子一介草民,当不得世子妃的长辈。”

杨氏笑笑,道:“当初在杜家村,孙大婶,李大婶帮衬我们不少。李大婶现在身子还好吧?”

“好,好。”孙婆子道,“吃得好,睡的香,儿孙孝顺,咱们杜家村的日子好着呢,都是沾了世子,世子妃的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