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婚(上)


这天晚上,张籍出去送喜帖,回来的甚晚。

“籍哥哥,你多吃点。”杜十娘甜甜的笑着,给张籍添了一大勺米粥。

“已经够多了,够多了,我都快喝两碗了……”张籍有些无奈的看着面前满满的小米粥,他回到家后初时觉得很饿,但吃了两个蒸饼,一碗米粥后,已经饱了。

“十娘熬得粥不好喝吗?”杜十娘坐在桌旁拄着下巴看着张籍道。

“好喝,好喝,十娘的手艺没的说。”张籍端起粥碗小口小口的喝下后道,“好了,我已经饱了。”

“哥哥,今天我听刘妈说,初六之前我要去义父那边住上一阵是吗?”杜十娘可怜巴巴的又道,“我不想去……”

“嗯,的确是要提前过去。我说过了婚事完全按照明媒正娶来办,哪能就在咱家里迎家里娶,让别人见了会说三道四。”张籍放下碗筷说道,“不能不去,听话。”

“那我要在义父那住上几天?只呆一天行吗?”杜十娘摇着张籍的手臂娇声求道。

“那可不行,先生那边还有很多事要准备,最少得住三天。你放心啦,先生那边就是在书院里客房那边收拾间屋子,其余的仆妇都是咱们家安排的人,阿香也跟着你过去……”张籍握着少女的纤手安慰道。

“那……那哥哥到时一定记得过来接亲,不要迟到哦!”

“那当然,绝对忘不了。”

“一定!”

“嗯,一定。”

张籍好一番保证才把杜十娘安抚下来。

……

时间飞快,不觉间已到了二月初三,书院开学也有了十余日,因着杜十娘已是希伊先生的义女,兼得张籍乃是书院的得意弟子,两人成亲成为了书院开年后的头等大事、喜事。学子讲郎们也都乐的帮把手收拾东西,布置婚礼,去沾沾喜气。

这天杜十娘离开家时再三嘱咐张籍一定不要忘了去接她,患得患失的小女儿态尽展,这些天她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为了安抚少女,张籍也不知道保证了多少次,一对一答间自有深情。

在杜十娘入住清渊书院收拾好的房间后,张籍依礼派人带着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南山居,是为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希伊先生对自己的义女和学生很满意,对婚事也很上心,准备的已是极为妥当,张籍的催妆人一到,希伊先生便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收到袍服的第二天后,张籍即派人送去聘礼,按时下的习俗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此外还有金钊、金镯、金帔坠、银两、铜钱等财货。

除去送聘礼一事,希伊先生是真将杜十娘当做了自家女儿看待,还派人寻了几名命好有福气的妇人到张家铺床,将娘家以方应做的礼数做全。

铺床妇人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这铺床人极为讲究,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张籍后世中参加过同学的婚礼,几百年后还流行这一习俗。

大婚前夜,狮子桥张家宅院好生热闹。张籍请了他的同年,同窗们,老家亲戚,都来到家中,大鱼大肉美酒佳肴地款待了一顿。老家亲戚是来帮忙的,至于同乡,同年,同窗们则是第二日陪着张籍去接亲的。

迎亲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大明万历十一年,二月初六。

张籍穿着大红蟒袍,戴簪花桂冠,这新郎服如同官服一般,整个大明的新郎官都这么穿,这是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鼓励民间成婚生育,才允许新郎在服饰上的略略“僭越”。

好一个英俊的翩翩少年郎!

等到张籍穿戴整齐走出们来,张百万、郑泰、赵时春等众同年,同窗们都是喝彩起来,大声叫好。

随后,张百万几人充作伴郎,跟在张籍身边,还有一能说会道的喜婆跟在身边,这喜婆做惯了嫁娶行当,熟悉一应迎亲见礼流程,是指点新郎言行举止的。

众人一出门爆竹就放了起来,这接亲的人可谓是浩浩荡荡,后世用的是轿车,大明用的是马车花轿,大致上情形是一样的。

前头高照灯笼,扬旗鸣鼓,这灯笼上写着祖宗名衔,以及数面金字黑漆旗牌,上面写着“壬午年山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壬午年东昌府临清州院试第一名案首”、“壬午年临清州府试第一名案首”、“壬午年临清州县试第一名案首”等等,这般显赫的招牌令围观之人啧啧赞叹。

迎亲队伍威风凛凛地走在前面,左右则是铜锣、唢呐、大鼓等两大队,张籍穿着新郎服,骑着一匹白马,后面跟着一大队人,同乡中有张义先、张义文、张义武三兄弟;同年中有方清之、赫澄、吕广、陈到之四名举人;同窗就多了,和张籍相熟的书院士子如方毕、郑茂、冀永贞等人几乎都来了;至于仓上张家的同乡和张氏家族的亲戚更不用说了,足足三百多号人的队伍从狮子桥走出。

锣鼓齐鸣,带来热闹的喜气,前去迎亲的队伍,引来了临清城里百姓的围观,一时间道旁人头攒动。

人们看到那高举的旗牌,都是道:“咱临清州的解元郎今日成亲了!”

“就是那福来酒楼戏文里的那个张解元吗。”

“是啊!就是良缘记中的那个。”

“那杜小娘子的确是好命,能做这解元夫人。”

“人家那是宿世姻缘,今生再会!”

“果然少年风流,才子佳人呐!”

百姓们一片啧啧赞叹之声。

张籍骑在温顺的白马上,披红挂花居高临下看着两侧的人们,心中感慨实多,这不知不觉自己已是在大明成家立业了。

迎亲队伍走过狮子桥,绕过礼拜寺,经过大宁寺,穿过吉士口,再到问津桥,张籍高居马上,已然看到了清渊书院的屋舍。

十娘,我来接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