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章 “尖子班”


却说张籍等一行八人新晋童生各回寝舍收拾一番后,在方清之的带领下来到南山居去见山长希伊先生。到了山长房内,早有内外院的教习、一众讲郎及十几名学子在此。这个阵仗想来是有要事宣布,故而张籍等人也是收起了兴奋的心思,将情绪尽皆稳定下来。

待众人到齐站定,只见希伊先生向身前一名赭衣中年文士道:“同光,你把拆班重组之事说一说。”这名赭衣士子张籍见过,姓赫名澄字同光,以生员身份在书院亦读亦教,在上次的清渊雅集中他在一旁记录。

听得山长发话,赫澄出列站在众人面前道:“今年乃是大比之年,书院循例将有志于今次院试、乡试的学子集中与一处成立一班,此班择书院名师授课,由山长希伊先生亲自督导,故而将汝等聚于此处。”

赫澄的话一说完,只有张籍等八人比较惊讶,其余人都神色如常,许是这些早年的童生秀才们都耳闻或者参加过此类的班级。张籍听完这话瞬间了然,山长亲自挂帅,集中最优秀的教师,最优秀的学生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这不就是后世的尖子班、考前集训班或清华北大火箭班这类的东东嘛,怪不得清渊书院每逢春闱必有中举或中进士的人,这种冲刺似的集训方法居功甚伟啊。

赫澄的话说完,又有秀才功名的吕广念了参加这次特训班的名单,加上同样备考的书院讲郎共计有秀才六人,童生二十人,接近全部的内院子都在其中,接着希伊先生分配了此班的执教讲郎,除了希伊先生本人授《春秋》之外,书院全部的四名教习,内院的六名讲郎都在其中,几乎折合两个学生对一个教师,师生比高的惊人。

安排完这一切,只听希伊先生又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能否以己微薄之身,为国效拳拳之力就在今时,望诸生厚积薄发,遂平生之志。好了,现在回去准备吧,明日开课。”

“谢山长。”众人谢过山长的祝愿后依次告退。

张籍八人现在都已经很熟悉,作为同一批次考上童生的书院同窗,算起来也能称之为同年,互道一声年兄。八人中自然以张籍为首,科场之上不看年龄,只看成绩。

“张兄,这次书院将我们集中与一处共同进学,你对此有何看法啊。”这是此次府试第十的方毕问道,他是从内院乙班上来的,听了要重新组班,班内都是精英高手,心下不禁有些压力,张籍看向周围,从同窗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有这般压力的学子不少。

“自然是个好事,有希伊先生亲自训诫教导我等,吾辈学业精进自是不在话下……”张籍当下安慰道。

“方兄得了第十就有了这般忧虑,让我们不在报录之列的如何自处。”几个十名以外的同窗也开玩笑的道。

“是我多虑了……”方毕晒然一笑。

众人在谈话中到了各自的寝舍收拾被褥等用品——这二十六人统一搬往内院寝舍居住。同食同宿同学,颇有些军事化管理的意味。

……

月明星稀,月光洒满了庭院,一株株古柏苍松顶上载着如水的月华,枝干烘托出浓厚的黑影,荷塘中的微波也在粼粼的反射着月光,今夜的内院庭中格外寂静。

不过,寂静的只是庭中,新分到一间寝舍的学子们兴奋地皆躁动不已。

张籍、袁永、方毕、陈正被分到了一间寝舍,这四人此时正在叙年齿。只听内院老大哥袁永苦笑道:“枉我痴长诸位几岁,今次府试咱寝室中我排在最末,当不得大兄之称。”张籍三人都是前十名,只有他是第二十九,放在参加府试的几千人中,这当然是个极佳的名次,但在这个寝舍中,就有些不够看了。

“咱们莫要以此论辈,还是用年岁长幼区分最佳……”这是方毕,他今年二十二岁,按年龄在四人中排第三。

“方兄这就不对了,须知学无长幼,达者为先,吾辈今后还当以功名课业排序。”陈正打断方毕的话,又道,“当年我在乡间发蒙时,社学先生乃是童生白发苍苍已有五十余岁,有一日先生对我等自嘲道,若是我们最终不能进学那也就罢了,若是过了县试可称他为先生,过了府试可称他为朋友或老友;过了院试便称其为小友;若是过了乡试,他这先生就要称学生为老爷;要是最终有那么一天,过了龙门取中进士,他这先生就得要下跪口称大人了。”

陈正的这一段话,让寝舍内顿时一静,引起大家伙的深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得道理,在社学这一大明最底层的教育机构最为显著,童生蒙师教出状元学生也不是没有。大部分读书人经过多次尝试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府两试成为童生,也有人在得到童生身份后,院试多次落第不中,到了白发苍苍仍旧被人称之为童生,后世的清朝道光年间的广东,还有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记录。

童生不中秀才,五十乃至一百岁都要被称为小友,中了秀才八岁稚龄也可被称为朋友,老友。想一想二十岁的秀才称百岁童生为小友的情景,真的是道不尽的辛酸与违和。

“陈兄,一日之为师,终生是为师,纵是我等中了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到了家乡见了蒙师也得恭恭敬敬的道一声先生。世风虽以功名论高下,但我辈以明心诚意匡扶社稷为己任,当于此浊世中保留本心……”方毕显然是对陈正蒙师自嘲话语中的社会风气不满。

毕竟都是久在书院未经历官场世风的学生,都言道学校是学子们的象牙塔,纯净洁白而神圣,无论今古都是如此。出了象牙塔袁、陈、方三人的这番赤子之心定然是要在现实面前吃亏的。

不能改变社会,就得改变自己,这是后世张籍出了大学门口碰壁无数次的体会,站在过来人的角度看待分班重组之后的这一“卧谈会”,张籍的心中竟还有那么几分怀念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