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六章 月末考试(上)


选定本经后的第二日一大早,天刚放亮张籍洗漱完毕来到了小讲堂中,一边看书一边等待陈教习的到来,今天要把自己选《春秋》为本经的事告诉陈教习。

不多时,门外便传来脚步声,陈教习如往常一般先去侍弄花草,张籍在一旁静坐读书,一师一徒两人仿佛有了默契,待到摆弄完收拾好后,陈教习在张籍所在的案几前坐下问道:“昨日藏书楼一行,可有所获?可选定了本经?”

“回教习,学生昨日翻阅五经后,心下想以《春秋》为本经,不知可否?”张籍合上面前的书本,直起腰身正坐于蒲团上回答道。

“唔……”陈教习略作沉吟道:“你既选《春秋》为本经,与经义上我便教不得你多少,山长希伊先生善《春秋》,你当向山长学习,只是山长只教授内院甲班学子,今后每月的考较关乎升班,这你就要加倍努力了。”

“谢教习指点。”张籍听了陈教习的话后致谢道。陈教习微微颔首,面前的这个少年学习能力极强,短短十余日就把四书读的如同一般学子读一年的水平一样,手下有如此聪敏的学生,又有那个做老师的不喜?

接下来的时间张籍又询问了关于八股文写作的一些问题,陈教习也是耐心的一一讲解;之后又批改了张籍近期做的文章,不仅指出了其中文法不周,语义不通之处,还圈点出了,其中错字避讳字,见到陈教习如此的一丝不苟,张籍也整理起百倍的精神认真听讲,手下做着笔记,脑中思考着要点,不解之处及时提问,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知识,就这样一教一学之间,师徒甚是相得。

……

秋意渐浓,书院中落满了树叶,紧张而又平淡的书院生活又过去了八、九日,在这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张籍白天去丙班上课,早晚请陈教习指点,熟读四书、兼习《春秋》,四书进境神速,理解已是无碍,不过《春秋》内容艰深,语意晦涩,进展就慢了许多,好在外院月末例行考较以四书为主,对成绩影响倒是不大。

大明万历九年,八月二十九日,书院考较。

是日晨光熹微,秋风送爽,伴随着斋夫的沙沙扫地声,张籍洗漱完毕,整理好书袋,大步走向讲堂,突击二十日,今天就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前世中从小到大张籍从来不怕考试,每逢考试都是精神倍增,哪怕是最终的成绩不好,也从未改变过这一心境,无他——付出过努力过,只是想要证明自己。

片刻后张籍便到了丙班讲堂中,月末的考较关乎在书院中的排位座次,和内外院,甲乙班的升降,对于所有学子而言都是意义重大。众同窗此刻在努力的翻书默诵,都想在这最后的时刻在多记上一点,张籍寻了自己的位置坐下,也翻开书读了起来。

一会儿,徐讲郎就携着试卷到了堂中,两声轻咳后,诵读声戛然而止,学子们都自觉的把手边的书本收起放好,没有一个人有作弊的意思。书院中作弊的惩罚极其严重,就简单两个字——开除。

能进入清渊书院就读已是不易,被开除就相当于失去了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还失去了书院的一切福利。如果觉得这些都没什么,那最严重的还是作弊者的名声彻底毁了,背负上无法磨灭的污点,未来的科举之路将会变得艰难无比。有这么可怕的后果,自是无人敢于尝试作弊。

众学子收拾停当,正坐在席上,讲堂内雅雀无声,眼睛都盯着徐讲郎怀中的试卷。这次的试卷照常例由清渊内外院四位教习出题,希伊先生审核拍板决定,内容上适应学子们的学习进度,区分度和效度也很高。

徐讲郎将试卷下发后,众学子没有接到答题的信号,都只是浏览题目并未动笔,片刻后只听讲堂前方传来徐讲郎的说话声并伴随着清脆的磬音,“月末考较开始,可以答题。”闻言后,所有学子提起毛笔写了起来。这一套方法和后世极为相似,看来考试这件事也是传承已久啊,张籍开小差想道。

摇了摇头,挥去杂念,试好笔墨浓淡后,张籍当即开始作答。这次试卷共有贴经十二题,墨义六题,策论一题,制艺文一篇,题量不小,考试时间从辰时到午时相当于后世五个小时,只要不卡壳这些时间应该还是充裕的。题量大持续时间长,每次考较都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这也是为了将来下科场做准备,要知道这时候的科场也是要人长时间在场中,有的甚至持续一整天,吃喝休息上厕所全在场中解决,这五个小时的考试不过是个点心小菜般的热身。

贴经题类似后世中的填空题,第一道,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出自论语学而篇,讲的是礼的应用,张籍熟读论语已能成诵,当下落笔在空缺处写到“……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第二道还是出自《论语》,第三道出自《大学》……张籍早已把四书背的滚瓜烂熟,几可倒背如流,笔下不停如行云流水,十二道贴经题一会就全部写完了。

贴经题是考察学生的基础,按照清渊书院学子的水平应该都能答对,接下来的墨义题就是用来提高区分度的了。

墨义,顾名思义这就是考察的对经义的理解,第一道,“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语出《大学》。

对这一句朱子四书集注中有解释,张籍记得清清楚楚,稍微思考组织了一下词句,便下笔道:“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朱子四书集注要比四书原文厚的多,能通读一遍理解全部已是不易,遑论在书页的角落中找到这么一段话了,能做到这一步的非全本背诵不可。在人才济济的清渊书院这样的人也不多见,更多的是记住了其中梗概,用自己的语言再去发挥。

随后的墨义题有出自《中庸》的,有出自《孟子》的,也有出自《论语》的,张籍都以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基础作答,解析的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如此在墨义题上,张籍定是要领先与其他书院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