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八章 再游


由影壁墙处出来后,方清之简单介绍了第一进院子中各屋舍的功能,比如杂物房,柴房,厨房,食堂,斋夫住所等。随后方清之当前引路,来到走廊围成的二门前,指着上面写着“入则宁静”的牌匾道:“这是成化年间戊戌科进士玉衡先生刘玑所书,也是我清渊前辈。”

穿过二门,带着众人进了第二进院子,当前的是张籍来时见过的那个假山,“诸位这座假山全部取自太湖石,乃是书院前辈宣德七年戊戌科进士,陕西总督,三边总制右川公程輌所赠,诸位请看这里。”方清之引诸人看向假山上的题字,“此‘九思’两个篆字也是右川公所题,后面还有右川公捐赠并题字‘三省’的一座泰山石。取君子九思,每日三省之意,等一会儿会看到。”

方清之在介绍书院器物、题字等典故之时,神采飞扬,言语之间透着身为清渊学子的自豪。嗯,也的确有自豪的资本,就像后世的大部分学校如果出了个清华北大学生,就要贴在墙上,宣扬与众,更不要说出个类似程輌这样好比后世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的一方总督大员,对,还有一票类似后世国务院各大部委要员、主政一方的书记、市长这样的进士,这定然是得天天挂在嘴边,必然是要洋洋洒洒,花团锦簇般的写入校史。古往今来的学校都不能免俗呀,张籍思忖道。

各社学来的学生一个个好似好奇宝宝,看看这,看看那,不时露出惊叹,艳羡的神色。一众人跟着方清之边听边走,介绍完书院外堂,来到第二进院子的一角处,这是一方单独开辟出来的小院子,这是张籍头一天来时没有见到的,这小院子中陈设简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院中的那块以篆书写着“三省”二字,堪比房屋高的泰山石,围绕泰山石的是几张石桌石凳,周边东、北、西有三间的房子。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塌、一几、一蒲团而已。

地方不大,一会儿就逛完了,人们都来到庭中,一时间小院满满当当。方清之道:“各位,这里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块右川公所赠的‘三省石’了,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介绍完出处,方清之顿了一顿,看到众人的目光都向他投来,隐隐有些得色,似乎很是喜欢这种被众人瞩目的感觉,说道:“这间小院也被称为‘三省居’,是书院先生、学子等遇到不解难题时静修参悟经义的所在。大儒阳明子到清渊书院讲学期间曾在此间悟道,大学士西涯先生李文正公讳东阳乘船入京经临清州时曾于此静思。”

一间小小的、不起眼的院子,在后世影响力极大的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曾踏入此地;当世文坛领袖,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的李东阳曾卧于此榻;更多的走在读书进学道路上的莘莘学子曾苦思静悟与此间。听着书院士子的解说,张籍仿佛在此看到了无数为求真知正解的前辈于此苦读,思绪飘远,心向往之……

“清渊书院真不错。”旁边的张义先下意识的拍了一下张籍的肩膀喃喃的说道,“如果县试后能再此地读书该多好。”

“是啊……”张籍回应道。不单单他两人有此意,不分塾师和学生在场的所有人都是面带神往之色。

什么是名校?这就是名校!其上可直达天听,影响时事朝局;其下能宣扬教化,传圣人之言。一如历史上唐之丽正书院,宋之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还有几十年后的明之东林书院,能入这样的名校读书的愿望古今亦然,君不见后世的各地天价学区房之事吗。

出了三省居,书院士子方清之带着大家来到了第三进院子,也就是书院的内讲堂。

“诸位,想必大家也都已经见过,这里就是闻名于世的临清八景之一‘书院荷香’。长廊两侧挂着的是百多年来前辈们题诗题画中的精品之作,数量太多,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张籍看向走廊两侧的书画,这些第一天来时并未悬挂,书画保养不易,许是平时都保存在屋内,今天为了参观特意安排挂出来的。后世知名的有王阳明、李东阳、谢臻等,不知名的文人骚客更多,诗词书画各有特色,皆为上品。

一行人踏着石板路,缓缓穿行于树荫中,绕荷塘,览美景。士子方清之的话音在队伍中传来。

“刚才没有提及一件事,我清渊书院分为内外两个讲堂,分别在与第二进院子,和第三进院子也就是此处,外讲堂如无特许额定七十人,内讲堂为三十人。”众人都停下脚步,驻足塘边,凝神静气的听方清之讲。

“所有书院学子每月中旬由山长或是两堂教喻出题考较一次,无论身负何等功名,能者上,差者下。就算你是举人老爷只要是在书院进学,不在前三十人内,就要退到外讲堂中;哪怕你连童生都不是,只要在前三十人内,都可以进入内讲堂由山长亲自教导。此外,外讲堂中连续两月考较不见起色都是最后五人,则劝退。只看才学,绝不看情面,这也是首任山长光谦先生定下的规矩,有立碑勒石为证。”

方清之顿了下又道:“不才一入书院就在内书堂,至今已有两载。”言下颇有得色,到底是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难掩锋芒锐气。

张籍一听,心下不禁一乐,这不就是丛林法则、考核升降级制、末尾淘汰制的明朝版本吗,有此规矩清渊书院焉能不兴盛。

在后世张籍的教书生涯中公立学校可不许来这套,只要不触犯刑法,打架斗殴,小偷小摸都是可以原谅的,学校无权开除,成绩不好吊车尾更是没事。也正因此一批以教学成绩好著称的私立学校逐年大兴。不过嘛,义务教育的目的就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知识,政策制度制定的无可厚非。

古代读书所行的正是精英教育,这一套制度,效果显著啊。

方清之接着介绍起周围的景色,众人皆是赞叹清渊景色之秀美,感叹书院制度之严苛,讲解声中,队伍又开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