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70章 被掉包的镇馆之宝


我面前的这尊鎏金铜佛像,和其他几个铜佛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精致。解说员向我介绍。“这尊铜佛像全名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是唐五代时期的产物。”“此像高肉髻,螺发。面相方圆,眉目修长,双目微睁,眉间有白毫,双耳垂肩,颈部饰三道蚕纹……”佛坐在莲台之上,身后有火焰状的纹饰,十分精致。我感谢讲解员的讲解,她微笑着离开了。见周围没有人,我从胸口中掏出阴物双生。“小和尚,快来看看,这是你的家吗?”小和尚从双生中钻了出来,他站在鎏金铜佛像打量了许久,还伸手穿过玻璃摸了摸。我看到他脸上的表情,从欣喜变成了沮丧。他摇了摇头,情绪低落。“不是。”竟然不是?我伸手放在玻璃罩上,亲自感受了一下,还真不是阴物。宁楠楠在一旁说。“会不会考古人员打开地宫时,第一件发现的是它,所以惊喜的喊了出来,被小和尚听到了。”宁楠楠的猜测很有可能。我安慰小和尚。“别伤心,从雷峰塔地宫中挖掘出的宝物,都在这里展示着呢,你挨个看看,哪个是你的家。”小和尚使劲点了点头,像个好奇宝宝,一件展品一件展品的看过去。他不时伸出手穿过玻璃罩触摸展品。幸好其他人看不见小和尚,否则非得被他的举动给吓着了。小和尚从东看到西,每一件展品都看的仔细。可他脸上的表情,却是越来越沮丧。当看完最后一件展品后,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没有,都没有!”“这里没有我的家!”我和宁楠楠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情况?宁楠楠问我。“会不会是些物品比较珍贵,没有展示出来?”我摇摇头。“这不写着的么,有几件字画被馆内收藏,尚未展览,其他出土的文物,都在这里了。”“生灵阴物的器灵,形象和阴物本身紧密相关,小和尚这形象,明显是佛家用品生出的器灵,不太可能是字画。”宁楠楠蹲下身子,安慰小和尚,安慰了好一阵,小和尚才止住了泪。我问小和尚。“你可都看清楚了?真的没有你的家?”小和尚点头,抽了抽鼻子。“是啊,没有我的家,我不会弄错的。”难道是有展品流落到民间了?可能性不大,华夏对于文物的保护,远胜过其他国家,有人想从中牟利,风险太大。小和尚突然站起来,指向其中一件阴物。“那个塔和我家长的一模一样,可并不是我的家。”我顺着小和尚手指的方向看去。他指的是一件塔型展品。从雷峰塔中出土的文物中,只有一件塔型古董,也是所有文物中最有名的一件。阿育王塔。这件文物全名鎏金银阿育王塔,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基座下面用方形银板封护,塔座的每侧以菩提树、禅定小佛像四尊相间作装饰。塔身方形,四面圆拱形龛内镂刻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施宝首、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等佛本生故事,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护法金翅鸟。当真是精美绝伦。当然,这件阿育王塔最有名的,还是封存在内部的“佛螺髻发”金棺。那可是佛祖留下的舍利。我问小和尚。“你确定你的家和它一模一样?”小和尚歪着头看了好一会儿。“长的倒是一模一样,可它真不是我的家。”宁楠楠弄不明白了。“林悬,这是怎么回事?”我倒是清楚了,可不太敢相信。“小和尚的意思是,这件阿育王塔,是一件仿制品。”宁楠楠面露震惊之色。“这不可能吧?!”我也不太相信,可小和尚身为阿育王塔的器灵,没理由能认错自己的本体阴物。我把手放在玻璃罩上,细心感受了一下,的确不是阴物。“会不会是阿育王塔本身太过珍贵,不适合展出,所以博物馆放了个高仿品出来供人们参观?”我摇头,否定了宁楠楠的猜测。“没听说过有博物馆这么做的,博物馆展出的不仅是文物,还是历史,不方便展出就不展出了,哪里有用假货的道理。”“你说的也对唷。”展柜的旁边,有阿育王塔出土时的照片。我仔细比对了一下,每一处纹络,每一处漆面,每一处微小的痕迹,都与照片中的一模一样。如果展柜里的这件阿育王塔真的是赝品,我只能说,造假的人,实在是太厉害了。他已经做到了以假乱真、天衣无缝的境地。如果小和尚不是阿育王塔的器灵,或许这个秘密,再过几百年都不会有人发现。“楠楠,你问问十三局,能不能帮到我们。”无价之宝的文物被换了假,这可是个大案。宁楠楠打了电话,很快有人找到了我们。是个中年大叔。“两位是林先生和宁小姐吧?我是博物馆的副馆长冯云,刚刚十三局给我通过电话,让我来协助你们。”“冯馆长,这里不方便说话,我们换个地方吧。”“好,两位来我办公室吧。”到了冯馆长的办公室,我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了他听。冯馆长笑了起来。“林先生真会开玩笑,那件阿育王塔可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安保工作从来不敢松懈,怎么可能会被人掉包了呢?”“不可能,不可能!”“而且当初雷峰塔进行抢救性考古,我就是其中一员,阿育王塔还是我从地宫中拿出来的,塔身上的细节我记得清清楚楚,不可能错的。”其实我也不太相信阿育王塔会被掉包,可这就是事实。我对冯馆长说。“咱博物馆里,有能鉴定文物年限的技术吗?”冯馆长点了点头。“有的。”“那就把阿育王塔取出来,重新检测一下吧。”冯馆长犹豫了一下。“如果你们坚持,好吧,我去安排。”冯馆长话虽这么说,脸上的表情却是很不乐意。他之所以答应,是看在十三局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