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章(1 / 2)





  “有劳杨太医了。”明熙点了点头,朝正寝走,蹙眉问跟过来的裴达道,“前晚不是还好好的吗?一日不见,如何病成了这样?”

  裴达忙撇清干系,轻声道:“奴婢昨日跟娘子去了宫中,回来时殿下还好好的,怎知今日一早就起了高烧。”

  内寝的温度很高,明熙方一入内,额头就冒了汗,脱下身上的狐裘。拔步床上的人,似乎是还睡着了,只是呼吸急促粗重。平日里,温润如羊脂白玉般的肌肤,已红得像玛瑙一般,羽扇般的睫毛轻轻的颤动着,似乎昏迷着也是极难受的。

  明熙乍见这般情形,只觉心揪揪得疼:“不是说是伤风吗?怎么烧得这般厉害!昨日他都做了些什么?”

  柳南忙躬身道:“白日里和前日一般,见了些人,傍晚时裴总管也闭门谢客了。”

  明熙紧蹙眉头:“这才一日,竟病得如此重?!”

  柳南踌躇片刻:“昨晚闭门谢客后,殿下本等着娘子回来用晚膳,娘子不曾回来。殿下也用得不多,后来就坐在花庭敞开的侧窗下……想事。亥时后,殿下才躺下,天未亮,殿下就起了烧。”

  明熙不禁冷了脸:“这般冷的天气,好好的人坐在窗口两三个时辰,也会大病一场!你为何不劝着点吗!”

  柳南哭丧着脸,低声道:“奴婢劝了!嘴皮子都说破了,殿下不肯听,奴婢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整个阑珊居里,皇甫策最信任就是柳南,明熙虽心中焦急,也不好拿柳南出气:“罢了,你去帮杨太医煎药吧。”

  裴达轻声道:“娘子莫要担忧,殿下比早上好了许多,方才还醒了一次,不会有事的。”

  明熙气道:“为何那么晚才派人入宫?”

  裴达斟酌道:“当时只以为是伤风,让人请了太医,该是没事的。殿下也不曾要娘子回来,奴婢自作主张了。下午时,杨太医才说殿下病得十分凶险,这才派人入宫……”

  裴达觉得很冤,得知皇甫策病后,几乎是第一时间,让人去宫里请了太医,顺便通知明熙。上午连续派去两个人送信,可看这样子明熙一无所知,明知定是陛下的手笔,又不能明说。

  明熙坐到床边,抚了抚皇甫策滚烫的额头,轻声道:“罢了,你去换盆温水来。”

  夜已深,太极殿内,依然还亮着灯。

  六福见泰宁帝毫无睡意,笑道“陛下,今日心情可真不错。”

  泰宁帝低低的笑了起来:“呵,朕何时心情不好过?”

  六福道:“可不是吗!如今陛下身体已是大好,这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泰宁帝又笑了一声:“虽有些关联,却不是全部。朕这辈子没养过孩子,若当初……有阿熙那么个女儿,想来也是极不错的。”

  六福忙道:“那是自然,娘娘将娘子当成亲生女儿般教养,这宫中上下娘子可是一等一尊贵的人儿了。”

  泰宁帝侧了侧眼眸:“你说,一夜之间,好好的人,怎就病重了?”

  今日阑珊居的人,来了一次又一次,都被六福有意挡下来,最后一次竟让杨博写了陈条,六福自然知道泰宁帝指得是谁,因琢磨不出泰宁帝的想法,唯有斟酌道:“老话说,病来如山倒。殿下本就坏了底子,病起来该是比别人都快些厉害些。”

  泰宁帝闭目颌首,轻笑道:“朕知道他坏了底子,可明熙将他养得十分仔细,几年来几乎不曾有什么伤风劳累。若非是杨博手书,朕可不信他会一夜之间病那么重。”

  六福道:“殿下是平日里不生病,全积在了一时,陛下莫要太过担忧了。”

  泰宁帝冷笑:“朕那侄儿心思多重,别人不知道,朕却是一清二楚的。这才恢复了太子之位,说不得又胡思乱想了些什么,才将自己吓病了。他病就病了,为何三番四次的来人要明熙回去?”

  六福无声的舒了一口气:“阑珊居没有主事的人,殿下身份贵重,奴婢们如何敢担那么大的事。不过,说也是奇怪,杨博说殿下在昏迷中多次问道娘子的去向,该是惦记娘子的。人这一病啊,就想看见亲近的人。”

  泰宁帝若有所思:“当初朕也是莫名的信任明熙,如此简单的人,心思一眼就能看到,倒真让防备不起来。朕那侄儿自来多疑心重,对明熙历来不假辞色,又是什么心思呢……当真有意思的紧。”

  六福虽不知泰宁帝话中的意思,但也习惯了随着话中的心意,继续道:“殿下久居阑珊居,娘子又是个实心眼,待殿下极好。这一病自然有娘子在,才能安心。”

  泰宁帝挑了挑眉,低低的笑出的声来:“细细一想,确也如此。六福比朕看得明白,有些人有些事,当真是不能看表面,得细细的看,细细的想。”

  六福怔了怔,虽不知泰宁帝心思如何,但见他的笑意不似作伪,虽觉得有些不妥,也跟着笑了起来:“这些人的小心思,自以为隐藏多深,哪里能逃过陛下的眼,。”

  泰宁帝闻言心情大好,连连拍六福的手,放声大笑。“说得对,哪能逃过朕的眼。”

  阑珊居的主院是东苑,占据了三分之二个阑珊居。皇甫策出宫后,被裴达安排在东苑里养伤。不久,明熙出宫,住进了格局较小的客院西苑。

  次年仲夏,东苑重新砌了火墙,又扩大了地窖,便于藏冰之用。当时皇甫策遭遇,虽与明熙无关,但让她莫名的心虚内疚。两人虽不能避免的时有争执,但在物质上的不曾生出半分苛责之心。

  东苑花圃内,一年四季开着应季的花枝。各种滋补的药材,在宫中也不过如此了,厨房内的时令果蔬,全部按照皇甫策的口味来。换季时,衣袍布履与东苑的一切会在第一时间换成崭新的。

  实然,有时看到皇甫策的冷脸,明熙都觉得很委屈,恨不得将他狠狠的抽上一顿才解气。每每不欢而散,明熙都想明日定不要再来这受气了,一觉醒来,昨日的那些狠话和誓言,会被忘得一干二净。

  皇甫策明明脾气温润,待人宽和,可与明熙争执起来,极刻薄。但好在,今日吵得狠了,次日绝不会揭短,更不会提昨日的事,这也是纵容了明熙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性子。

  明熙将皇甫策额头上的帕子换了下来,犹豫了片刻,才将手背放在了那滚烫的脸颊上,温度依然烫得厉害,脸颊却如想象中般细滑,让人恋恋不舍又爱不释手。

  皇甫策蹙着眉,眼睛睁开了一条缝,因动作很小,还在神游的明熙并未察觉到。她的手指一遍遍的拂过他脸颊的轮廓,眷恋不舍又温柔缱倦,她的眼神几位专注,仿佛天地间唯有眼前一人。

  皇甫策从未像这一刻般,笃定贺明熙的在乎与心思,清晰的明白了那些平日里不愿深想的感情。实然,贺明熙在自己面前,从来都是坦诚的,除了不曾将这份感情宣之出口外,整个人都是明明白白毫无遮拦的,甚至犹如祭品般直白。

  可越是如此付出不求回报,才越使得皇甫策害怕,若真相是如此简单,那宫中的人又何必费心费力的将她埋在自己身边这些年。这般的天之骄女,在这里受了如此多的委屈,怎么还能继续周旋相处。若当真有这份委曲求全与心机,每每想起来都会让人不寒而栗。

  这些年,皇甫策一直忘不了,惠宣皇后才去世时,明熙对整座临华宫的敌意,虽不知母妃到了最后,不曾被立为皇后,是否有明熙的手笔在里面。但当初明熙看似失宠,可暗地里也是极得父皇在乎的,只怕不立皇后,也有她极不喜母妃的缘故。

  人都说,先帝在惠宣皇后去世的两年里,对贺明熙避而不见,但皇甫策却知道,父皇每个月去临华宫时,都会在路过她住的小院落外站上片刻。想来母妃也是知道的,这才不曾将贺明熙挪到靠里院落,更是不敢对她有半分为难。

  这个对临华宫仇视多年的人,为何会在一夕时间变了态度与情感,周围的人都说贺明熙待自己极好,有时候某件事上,甚至连自己都深信不疑。但回头想想,这得多深的心思与手段,瞒住所有人,连自己都在恍惚与矛盾,怀疑是不是开始便想错了。

  这世上再也没有,身为当事人的皇甫策明白,贺明熙对临华宫的心结,当初那双藏在角落的眼眸中,充满了愤怒。皇甫策才被救出来时,无数个深夜里望向明熙那双掩藏不住的内疚眼眸时,无数次怀疑母妃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