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庶女阿芙第1节(1 / 2)





  ?  《庶女阿芙》

  作者:于心焉

  文案:

  他说他喜欢我,可他,却跟我的嫡姐订了亲。

  本文是《小户之女》的前传,是女主小姨顾南芙和男主三叔卫晔的故事,因为不想在《小户之女》中写太多顾南芙和卫晔之前的事情,所以专门开此文把故事交代一下。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成长

  搜索关键字:主角:顾南芙,卫晔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愿得一心人

  立意:自立,自强

  第一章

  顾氏在江州也算是个望族。

  顾南芙是顾氏家主顾则平最小的女儿,不过,她是庶女,在家中并不受宠,受宠的是顾则平唯一的嫡女顾韵清。

  顾则平之妻袁氏出自陈郡袁氏,正经的大家闺秀,育有一子一女。儿子顾谦年方二十,顾韵清十七。

  除了袁氏,顾则平还有一房妾室曾氏,育有一子二女。

  曾氏虽然出身不高,但她所生的一子二女,皆聪慧。曾子顾谙在书馆读书时,资质甚高,很得书馆老师喜欢。但袁氏觉得他压了嫡子顾谦一头,便把他从书馆叫了回来,又怕别人说她这个嫡母苛待庶子,便让顾谙去了江州司兵处,对外宣称,两个儿子,顾谦习文,顾谙习武,兄弟俩可互补互助。

  曾氏所生两女,分别唤作顾南蓉、顾南芙,容貌皆随其母,甚是美貌,在江州早有“顾氏双姝”的美誉。女儿长得美,曾氏却为此多有顾虑。相中她女儿的人虽多,但有身份的人家,庶女嫁过去只能为妾。

  曾氏原也是书香之家,家道败落沦落到顾府为婢,被顾则平看中之后收了房。但作为妾室,她不仅要看人脸色行事,甚至还常常受袁氏苛待。这些年来,曾氏不仅自己吃够了为妾的苦,还累及子女受人白眼,她怎么也不愿让女儿再作妾,因而,她觉得女儿选个门第低的女婿也无妨,只要能嫁过去为正妻。

  两年前,她求着顾则平把长女顾南蓉嫁给了安成县佐史江鑫。江鑫虽然只是一小吏,但也是吃公家饭的,且那江鑫长相甚是英俊,阿蓉也喜欢他,两人成亲也算是两情两悦。如今两人成婚两年,夫妻和顺,膝下有两女,皆玉雪可爱,让曾氏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

  如今,她的小女儿顾南芙已满十六岁,也该说亲事了。可顾南芙却偏偏是个心气儿高的女子,相看了好几家,无一合她心意,曾氏心里也有些着急。她怕阿芙再不把婚事定下来,袁氏随意把她嫁了出去,可就糟了。

  转眼就是袁氏四十岁寿辰了。袁氏的族姐,长平侯的夫人要从京城来江州为妹妹祝寿,同行的还有她的小儿子卫晔。

  说起长平侯家这位夫人,也是个有福气的人,嫁给了长平侯之后,连育三子。长子卫昭娶的是琅琊王氏之女,次子卫晞娶了皇后唯一的女儿永宁公主,幼子卫晔年十八,在族中排行第七,尚未婚配。

  袁氏之女顾韵清,比顾南芙年长半岁,也未定亲。袁氏与长平侯夫人姐妹俩便打了主意,想让这两孩子配成一对。这次长平侯夫人借着为妹妹贺寿之机,带着小儿子前来,说是先与顾家相看一番,若合意,就先把亲事定下来。

  顾家觉得相看只是走个过场,他们自然是极想结这门亲的,主要是看卫家的意思。再说了,传说卫家七公子卫晔姿容甚美,文武双全,早就名声在外,哪有相看不中的?

  顾南芙也听说了顾韵清即将与长平侯家结亲之事。对这位卫七郎,她是早有耳闻,也想借此机会看一看,是否浪得虚名。

  可就袁氏却差她去普月庵祈福,许得在她生辰前两日才可回来。

  听到袁氏的安排,顾南芙愣了愣,点头应了下来,回屋就收拾好衣物,辞别了曾氏,就去了普月庵。

  她心里知道,袁氏心里对自己有了心结,才会在此时让她离开。

  一年前,顾韵清也说过一次亲。男方出自江南名门吴州沈氏。相看那日,十五岁的顾南芙也与叔伯家几位姐妹跟着去凑热闹,没想到,那沈公子在一群姑娘之中,居然一眼就看中了顾南芙,再不肯跟顾韵清订亲。

  最后闹得的局面是,沈公子不愿娶顾韵清,顾南芙庶女的身份又不能为正妻。这门亲事到最后,谁也没成。顾韵清也因此对顾南芙坏了自己的亲事多有埋怨,从此便看顾南芙处处不顺眼。

  其实,顾南芙完全没有想坏她姻缘的想法。再说了,这次来的长平侯家的公子,身份比沈公子还尊贵,也不是沈南芙这种庶女能肖想得了的。不过,她也怕万一自己在家,顾韵清这门亲事又没成,也不知道袁氏母女会不会再怪到自己头上,还不如去普月庵还落得个清静。

  顾南芙在普月庵也是个常客。她小时候身子弱,普月庵的圆慧师太擅长医术,曾氏就把她送到了普月庵。她在庵中,一边养病,一边跟着圆慧师太识文断字,学歧黄之术,到后来索性作了圆慧师太的俗家弟子。圆慧师太给她按庵中排序取了个法号,唤作妙蕴。

  江州夏日天热,而普月庵背靠源山,较之城中凉爽许多。因而,顾南芙每年夏季都要来庵里住几个月,既可以继续跟师父学习医术,也可以避暑,可谓一举两得。不过往年春日,顾南芙多在家中,偶来普月庵也当日便回,像这般长住倒不多见。

  一晃,顾南芙在普月庵便住了十来日。这日刚起床,便看见小粟儿便跑到她房间,一脸兴奋地说道:“阿蕴姐姐,昨儿阿谨姐姐去山上寻草药,说是漫山都是清明草了。阿蕴姐姐,我们一起去摘清明草回来做清明饼嘛。”

  小粟儿今年七岁,是被狠心的父母遗弃在普月庵门前的。顾南芙也算看着她长大的,很是疼爱她。此时,看着小家伙扑闪着大眼睛,一脸期待地望着她。她把小粟儿搂在怀里,捏了捏她红扑扑的小脸蛋,柔声问道:“粟儿想吃清明饼?”

  “嗯,嗯。”小粟儿使劲点着头,“我记得去年阿蕴姐姐做的清明饼可好吃了。”

  去年,顾南芙在家中做了清明饼,特意送了些来庵中给大家品尝,没想到小粟儿尝了味倒惦记上了。

  “那行,我带你去采清明菜,回来我们就做清明饼。”顾南芙笑着说道。

  “好哎——”小粟儿拍着手跑出了门,说道,“我去叫妙谨姐姐一起,顺便拿背篓去装清明草!”

  顾南芙吃过早饭,便与师妹妙谨带着小粟儿上了普月庵后的源山。

  上山的路上也有些清明菜,但稀稀拉拉的,妙谨说山里更多,长得还更茂盛。三人便沿着小路,往远处走去。

  约摸走了半个时辰,到了一处开阔地,果然这一大片,全是清明菜,又茂密又粗壮,小粟儿欢喜得直拍手。

  顾南芙摸了摸小粟儿的头,说道:“粟儿,想吃清明饼,可要使劲干活儿哦。”

  “好咧。”小粟儿提着篮子,撒着欢儿跑进了清明菜“田”里,“阿蕴姐姐,阿谨姐姐,我们比赛采清明草吧。我今天一定采得最多!”

  看着小粟儿可爱的模样,顾南芙与妙谨相视一笑,应了她,便各提了一个篮子,走入其间,开始采摘起清明菜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