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节(1 / 2)





  不过片刻后,魏百策伸手直接握住了冰块,确定是真的寒冰,脸色顿时古怪起来。

  冯濬看着众臣的脸色,笑着说道,“上天知晓青州酷热,百姓深受酷热之苦,便降下了制冰神法。”

  有大臣起身道:“陛下乃真龙天子,天命之主,是故天降神冰制造之法,这是真正的祥瑞。有了这冰块,就可以解决百姓遭受的酷暑之苦。臣为陛下贺,为天下百姓贺!”

  魏百策确定了手中确实是寒冰,将手中的冰块放了下来,跪拜说道:“陛下得如此祥瑞,臣为陛下贺,陛下万年!”

  魏百策说出了这话,其他的大臣看着冰块,脸上还挂着惊骇之色,此时也忍不住敬畏起来。

  魏百策只是想要警戒天子,而不是要真正的和天子作对,既然是真正可以解百姓之苦的法子,他甘愿拜地。

  冯濬看到众臣的样子,此时此刻眉眼之中郁气一扫而空:“这祥瑞是上天赐予朕,也赐予百姓的,此法朕会交给工部!”

  “陛下英明!”工部侍郎立刻大喜,如今京城可缺冰块,如果能够大规模制造冰块,那可是能够缓解百姓酷暑之意的。

  只是不等众臣欢喜过来,冯濬脸色陡然一变,他从怀中取出奏折,啪嗒一下扔在地上。“中书省诸位,可见过这奏折?”

  天子一语,中书省众官员大惊,立刻走出队列,跪拜起来,口呼有罪。

  “这奏折内记载的就是祥瑞之法,中书省诸位官员却将其当做笑话,差点付之一炬。若非朕得天意,怕是无法得到这制冰神法了!”天子的话语中,中书省的官员更是大惊,跪拜在地。

  尤其是郑醇更是冷汗连连,昨天李内侍走了后,他提交送给中书令,中书令问了几句,他提了提这个离谱的折子,中书令繁忙,便让他驳斥了,才发给门下省审查呢,现在就出现在皇上手里。

  这样的小折子,皇上日理万机,哪有时间一一处理,都是三省裁决罢了。

  之前看到冰块的时候,他的脸色已经变了。

  “中书省诸官有怠慢疏忽之责,不过看在尔等平日勤勤恳恳的份上,此次便饶恕,日后不可再玩忽职守了!”皇帝这是高高拎起,慢慢的放下,让这些官员松了一口气。

  冯濬看着众臣的模样,他叹息一声,他才登基不到两年,又是……夺位来的,朝中有反骨他不是不知道,但是为了不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只能按下慢慢来。

  退朝后,大殿内的冰块让他更是舒服之极。

  天子看着在身边伺候的李内侍淡淡道:“这次献上制冰之法的杨县令有功,拟一份旨意给予嘉赏。这李文柏既然是没有功名的布衣,那就赏赐千金,从朕内库里再挑一副朕的亲笔!”

  第42章 圣旨到来

  =

  圣旨快马加鞭的送到了广陵府。圣旨传达一向是一步步送至, 不管任何时代, 越级上奏, 或者是越级赏赐, 都是一个忌讳。

  广陵府府邸内, 府尹大人尹盛平正坐在院子内的一个石桌上批阅公文。

  在他的旁边孙成德也在用扇子使劲的扇着自己,另一只手握着的笔也出了不少汗水。

  府尹喝了一口酸梅汤后,感觉到了清凉, 忍不住赞了下:“孙成德, 这酸梅汤不错,是从何处传来的?”

  主簿孙成德笑了下道:“大人, 这是从乐平县传来的,只是可惜乐平距离广陵府有些远, 不然还可以运来一些冰块。到冰镇酸梅汤才是最解渴消暑的!”

  “冰块?”府尹尹盛平愣了下, 将酸梅汤端了起来,看着孙成德道:“乐平怎么会有冰块?那里可是靠近南方之地,酷热之极啊!”

  孙成德笑了下,继续解释说道:“大人, 听说乐平县有一个能人可以制造出冰块。对了,这个酸梅汤也是他制造出来, 听说广陵府最近流传的肥皂和豆油也是他折腾出来的新鲜玩意!”

  孙成德的话让府尹微微一怔:“制造冰块的法子?前一段时间, 乐平县令似乎上奏过一个祥瑞,就是这制造冰的法子,被本官当做了无稽之谈!”

  尹盛平的脸色猛的一变,放下手中的毛笔, 看着孙成德道:“这个法子是真的?”

  孙成德点头道:“是真的,我广陵府有不少商旅去乐平县,这件事情并不虚假!”

  尹盛平看着一脸郑重的孙成德,目光也透着几分震惊:“你说道乐平县,我倒是想到,如今四周有洪涝灾害,流民众多,便是我广陵府也有不少流民,下面的县城都纷纷朝本官哭诉要钱要粮安置流民,似乎本官并未看到乐平县的公文?”

  孙成德和乐平杨知县有些关系,这次是受托杨知县之意,这才将酸梅汤带来了过来。所以,他自然做了一番功课。

  原来是杨知县见赵长史送了信过来,杨知县就不得不多思虑一二,这不,就想将李文柏所做的事引荐给府尹,府尹虽然是刺史大人的手下地方官,但绝对比长史要来得重要。孙成德连忙说道:“因为,这乐平并没有受到流民之害!”

  尹盛平微微皱眉:“本官下令各县安置涝灾过来的流民,这乐平县令莫不是都把流民驱赶了?”

  孙成德微微一笑:“大人放心,乐平县令杨子良向来公正廉明,他是干不出这事,之所以乐平没有受到流民之害,原因有三。”

  尹盛平看着孙成德,孙成德一点也不隐瞒,继续说道:“一,杨知县得到乐平大户捐献的三万石粮食。”

  尹盛平吃了一惊,别说一县了,就是他亲自出面在府城募集粮食,如非战时强压,也募集不到三万石粮食。

  “其二,这些粮食并不是平白送给流民,而是让流民每日做工,才能换得粮食,下官之前也以为这杨知县无爱民怜悯之心,但是最后结果让下官想来,深以为然。”

  尹盛平才从三万石粮食中的惊讶醒来,又因为孙成德这话变得更加好奇。

  “那是什么原因?”

  孙成德拱了拱手,说道:“流民者,饥民也。桀骜者沿街抢夺,舍命而不悔,正所谓王法难犯,饥饿难当。”

  尹盛平深以为然,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小心,让各县摊开分解压力。

  孙成德继续说道:“与其义赈和官赈,流民依然是民,如若时年不好,流民无所依,若皆由一县之地供养,只怕为时不长,届时必然生乱。”

  尹盛平听到这里,也明白了。

  孙成德继续说道:“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此话也可用于治民之上,有劳所得,流民有食,无暇生他意,县城得这群劳力也省了本年劳役所需活计,此乃大善之法。”

  尹盛平连连点头,这确实是最好的法子,当然他也明白,这不是谁都能行的,在这之前必须解决一件事,那就是手上有足够的粮,不然根本行不通。

  听了这两条,尹盛平对于原因有三的最后一条更有兴趣了。

  “其三是何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