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节(1 / 2)





  带着寒气的风从窗口吹进屋里,碧荷走上前去,提醒宁如玉道:“夫人, 别在窗口坐太久, 天气太冷了,小心着凉。”

  “嗯。”宁如玉应了一声, 起身走到一边的榻上去坐下,碧荷趁机把窗户关起来, 只留了一条小缝隙保持空气流通。

  屋子里没烧地龙,只放着火盆,宁如玉怀孕之后,体温比常人高, 更容易发热,就没有让烧地龙。

  火盆里燃烧着银霜碳,整个屋子暖烘烘的,宁如玉的脸色都变红了。

  宁如玉道:“小时候烤火的时候,我都和丫鬟在屋子里烤板栗烤红薯。”

  “夫人想吃烤红薯烤板栗?前些日子庄子上送年货过来,就有红薯和板栗,奴婢这就去拿一些过来。”碧荷征得了宁如玉的同意,就出门去厨房拿红薯板栗了。

  这时门口的厚棉布帘子打起来,红珠捧着一束腊梅花进来,屋子里顿时弥散着腊梅花的味道。

  “外面下那么大的雪,你怎么还跑去摘腊梅了?”宁如玉打量着红珠道。

  “奴婢就是看到院子里的腊梅花开得好,味道又香,拿回来插在花瓶里,整个屋子都是腊梅的味道。”红珠笑盈盈地把手中的腊梅花放在墙角边的花瓶里,她身上的棉衣沾了雪花,一进屋遇热就化成了水,衣裳上湿了一片,腿上的裤子裤脚也沾了一些泥水,脚上穿着的鞋子也打湿了,看样子就冷得很,又被屋子里的热气熏了一下,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宁如玉把她的动作看得仔细,连忙道:“你还是赶快回屋里去换一身干净衣裳吧,这全身都打湿了,小心着凉。”

  “好,奴婢这就去。”红珠放好了腊梅花,答应一声告退出去,回屋里去换衣裳了。

  不一会儿,去厨房拿红薯和板栗的碧荷回来了,用簸箕装了满满的一簸箕,碧荷捡了几个红薯放在火盆的旁边,又在周围用板栗围上一圈,然后就在旁边守着,偶尔将红薯翻一面烤,以免烤糊了。

  宁如玉坐在榻上,看着碧荷烤红薯和板栗,不一会儿,去换衣裳的红珠也回来了,两个人就一起帮着烤。

  没过多久,红薯就散发出一阵阵香甜的味道,再稍微烤了一会儿,烤红薯就好了。

  碧荷先取了一个小一点儿的烤红薯放在盘子里放凉,外皮烤得金黄金黄的,形成了一层脆脆的壳,碧荷试着把红薯掰成两半,露出里面烤得又香又软的红薯来,一股热气蒸腾出来,加裹着一股引人流口水的甜香味。

  “夫人,你先尝尝味道怎样?”碧荷取了一块剥了外皮的烤红薯给宁如玉吃。

  “味道很好,甜甜的香香的,跟我小时候吃的味道一样。”宁如玉就着她的手低头咬了一口烤红薯,又香又甜,软糯好吃,禁不住吃了还想吃。

  “我不要剥好的,给我没有剥的,吃烤红薯就是要一边剥皮一边吃才好吃。”宁如玉笑眯眯地道。

  碧荷就去给她拿了一个没有剥皮的烤红薯,把外皮吹凉了一些才送到她手中。

  “这样吃最好吃了。”宁如玉一边剥着红薯皮,一边低头咬着红薯,吃得十分开心。

  在前厅跟萧煜铭谈完事情之后,霍远行回到后院,才走到门外,就闻到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于是他大步走了进去。

  “有什么好吃的,我也要常常。”霍远行进了屋里,抖了一下身上沾着的雪花,把披风脱下来交到碧荷的手中。

  宁如玉向他举了举手中的烤红薯和板栗,笑着道:“我们在吃烤红薯和板栗。”

  “还有么,我也要吃。”霍远行几步走过去,挨着宁如玉在榻上坐下。

  宁如玉道:“还有许多,我给你挑一个。”

  “不用了,就你手上这个就最好。”没等宁如玉说话,霍远行就已经自行低头在她手中拿着的烤红薯上咬了一大口,津津有味儿地吃起来。

  宁如玉看一眼自己手中的烤红薯,直接被他吃掉了一大半,不太爽,不乐意地瘪了瘪嘴,“我的烤红薯都没有了,我还没有吃两口。”

  霍远行闻言轻笑,“要不我给你烤一个,就烤那个大的,怎么样?”

  宁如玉看了一眼那个有她两个拳头大的红薯,摇了摇头道:“好大一个,不要了。”

  霍远行就哄着她道:“那我给你剥板栗吃。”说着就动手给她剥了一个,喂到她的嘴边。

  宁如玉张嘴吃了,香香甜甜很好吃,霍远行就又给她剥了几个,等她吃完了,霍远行拍了拍手不剥了。

  “少吃一点儿,不要吃多了,小心积食,正餐又吃不下了。”霍远行道。

  宁如玉听话的没再多吃,让碧荷红珠把烤红薯和烤板栗收起来拿下去跟其他人分着吃。

  碧荷红珠收拾好退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霍远行和宁如玉两人,宁如玉问他道:“二皇子今日过来做什么?”

  霍远行端着白底青花的茶盏喝了一口茶,把茶盏放在手侧的小几上,道:“还有七八日就要过年了,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晋都城郊有些地方受了灾,百姓日子过得艰难,城里西城区一些穷苦人家也不好过,大冬天里,连件御寒的衣物都没有。二皇子想要召集朝中大臣募捐救助灾民,另外就是开粥棚施粥。”

  宁如玉皱了皱眉头,道:“朝廷每年收那么多的税收银子,不是专门有一笔银子是用作救灾的么?”

  霍远行笑了笑道:“你这想法不错,就是想得太好了,你爹管着户部,他难道没跟你说过,其实朝廷一直挺缺钱的。”

  “怎么会?”宁如玉惊讶地道:“每年收了那么多的银子,那些银子去哪儿了?”

  “你以为皇上为什么会突然急得旧病复发,就是因为朝廷户部账面上已经没有多少银子了。”霍远行道:“前些年,朝廷打完了西北打西南,军费花了无数,早就把国库的银子花得七七八八了,今天稍微好一点儿,没有打仗,但是要用银子的地方可不少,皇上想修一下园子的钱都拿不出来,穷得叮当响,能不着急得病倒么?”

  宁如玉还是觉得难以相信,“这些年除了打仗,大晋朝不是一直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到秋收的时候,都是大丰收么?怎么还会这么缺银子?”

  霍远行摇摇头道:“这就是为官之道,有些只是表面文章,为了哄皇上高兴,报喜不报忧也是有的,每年收回到国库的税收银子,并不是真的全部都收缴上来的,而且皇上又大方,经常这儿花一点儿,那儿又花一点儿,一来二去就花了不少,在晋都城的宗室也多,日子不好过的人家不少,跑到户部去借银子的不在少数,借了又没银子还,是以往往不到年底,银子就花得差不多了。”

  “原来是这样。”宁如玉这下明白了,国库没有银子,百姓受了灾,朝廷拿不出钱来救灾,是个大难题,而二皇子现在帮着景宣帝看折子,自然知道这些事,他想要更上一步,做出一些成绩给景宣帝和其他朝臣看,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个募捐和施粥的法子。

  “那你是怎么答复二皇子的?”宁如玉看向霍远行道。

  霍远行握住她的手把玩了一下,将他如何答复二皇子的话说了。

  “我跟他说我之前已经答应慧怡长公主施粥了,也答应捐一千两银子,所以他这边就没办法多出银子了,最多只能再捐五百两。”

  宁如玉眨了眨眼睛,搞清楚霍远行这个安排的用意,噗嗤一声笑出来,“你什么时候答应慧怡长公主施粥了?你这么说二皇子能同意?”

  “我们家每年都跟慧怡长公主一起施粥的,今年也不会例外,前几日我出门就去见过她,已经把施粥之事谈好了,三日后就开始施粥,一直到正月十五,我们府里出三千斤粮食,一千两银子,所以今日二皇子过来找我就晚了一步,我也只能少捐一些,略尽一点儿绵薄之力了。”好几日之前霍远行就已经预料到了二皇子会走到这一步,他当时就已经安排好了对策,事先跟慧怡长公主联系好了,二皇子来找他也没有用了。

  这本来就是霍远行给二皇子算计好的,二皇子以为募捐和施粥可以暂时帮助受灾的人,建立功绩,谋得众人赞赏,实际上要从朝中大臣嘴里要钱要米,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不定就把人给得罪了,背地里给他下绊子,让他不好过,他想坐上那位置,搞不好哪天就万劫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