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7章 宣教郎(2 / 2)

“五粒?”

“废话,你媳妇不要吗?大郎不要吗?十三郎不要吗?”

“这个……”

玉尹哑然,捻起一粒药丸之后,好半晌才苦笑道:“叔父,你说吧,每月需要几多钱两?”

“三千贯!”

真个直娘贼,三千贯!

玉尹本来觉着自己钱不少,可听了安道全一说,便顿觉自己实在是个穷苦人家。

手里本有两三万贯,给那苏灿了几千贯,买地又花了一万贯。

这段时间里,花费着实不小,零零碎碎加起来,只怕有两万贯之多……这还是卖出了鸥鹭忘机、良宵等三曲之后,玉尹收回了一万贯,否则还真个有些撑不住。

屠场一月,能有一千多贯的收入,根本抵不住这种花销。

所以到头来,还是要从老本里往外拿……可这一个月三千贯,加起来便是三万六千贯,玉尹便感觉着有些头疼了。不过,这个钱真个不能省,以后能有大用处。

玉尹深吸一口气,一咬牙道:“三千贯便三千贯。”

反正太原那边的事情,若是解决了,便有几十万贯的收入。只是……

玉尹开始有些期盼,期盼着高宠,能早一rì返回东京!

+++++++++++++++++++++++++++++++++++++++++++++++++++++++++++++

当晚,玉尹前往黄裳的住处听课。

不过今天晚上,黄裳的情绪似乎不是太高,讲课时有好几次都走了神。

这可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情况,让玉尹颇为好奇。待黄裳讲解完一段之后,他忍不住问道:“叔祖,今rì似有心事?”

黄裳幽幽一声长叹,仿佛自言自语般说道:“养虎为患,养虎为患啊!”

“叔祖,出了什么事?”

“虏贼使团来了。”

玉尹一怔,旋即道:“我听人说了,只是不清楚他们的目的。”

黄裳说:“能有什么目的?还不是要向官家讨要好处?只是这一次,虏贼口气颇大,开口便要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他们这次来,便是为了这件事!可恨白时中张邦昌李邦彦等人,竟赞同割让三镇……难道他们便不知道,这三镇一旦割让出去,我大宋便再无缓冲余地。虏贼兵马,可长驱直入,饮马大河之畔?”

玉尹顿时呆愣住了!

女直人要太原、中山与河间三地?

这似乎……

“叔祖,官家怎地说?”

“虏贼此次,口气颇为强硬,言此前张觉之事,官家落了口实,需以三镇赔偿……

官家不晓兵事便罢了,可枢密院那些人,也不知事吗?

李伯纪和秦会之他们倒是在朝堂上与范宗尹那些人争辩,却终究是寡不敌众。官家也因此,似乎倾向于割让三地……朝会结束时,也没辩出个结果,但却不容乐观。”

黄裳说完,又长出了一口气,露出落寞寂寥之sè。

范宗尹,御史大夫,也是极为坚定的投降派。

玉尹也是一阵茫然,有些不知所措。

他呆坐在那里,看着黄裳,半晌后轻声道:“不是说还有老种经略相公和张叔夜他们吗?难道也全不得官家?”

“张叔夜……怎敌得过李邦彦那些人得宠?

便是那童贯也说,虏贼势大,不可以硬敌……言下之意颇有些不愿和虏贼交锋。你也知道,那童贯总领河北兵马,甚得官家信赖。连他都这么说,官家心里怎地不慌?好在这次事关重大,李伯纪等人更是拼死抗争,官家才下令招老种经略相公返回京师商议此事。只是满朝皆是议和声,他来了便真个能够解决此事?”

黄裳言语中,带着无比的失落和失望。

“罢了,今rì我无心讲课,便到这里吧……小乙你和大郎便先回去,明后几rì不用来听课,便是来了,我恐怕也没有这个jīng神。待此事告一段落,再行开讲吧。”

玉尹心知,黄裳的心,乱了。

其实,他的心何尝不乱?

与黄裳躬身一礼,算是结束了今rì的课程。

玉尹正要起身离去,却听黄裳把他叫住,“小乙,你荫补之身,我已经为你办理妥当。不过因你无甚功名,所以只能补一个迪功郎身份,是个从八品的虚职……”

“啊?”

玉尹听了,顿时一怔。

荫补身份,黄裳早就和他说过这件事,所以玉尹也有准备。

只是,这事情未免来的太快,才一个月的时间,就办成了此事?

似乎看出玉尹的疑惑,黄裳笑了,“你莫以为我有老大本事……此事我确出了些气力,只是没想到与人说起此事,居然立刻答应下来。若只是荫补,怕也没这么快有结果。关键是还有李纲李若水等人特奏,所以便没有费太多气力。只是……小乙你要小心,而今你已经进了朝堂上一些人的眼,只怕rì后也难有太平。

可惜我本事小,帮不得你太多。

否则怎地也要给你弄一个实缺出来,让你先离开东京,避一避风声。

你那大宋时代周刊……影响着实不小。据说连官家都知道你这报纸,朝堂上也颇有争议。”

玉尹有些懵了!

先说这迪功郎,又名宣教郎,是个文散官名。

政和六年,徽宗皇帝置文武官阶,这迪功郎位列三十七阶,属于最低一个官阶。

可便如此,想要得迪功郎也非一件易事。

或迪功郎官阶,可以待军巡判官,司理、司法、司户参军,出为主簿、县尉等官职。也就是说,一旦有了这个荫补的身份,玉尹便不再是那等没有根基的市井小民。

宋代,看似一个平等的时代。

然则其等级划分,却是极为严格。

有荫补身份,和没有荫补身份,截然是两个层次。

在庄季裕的《鸡肋篇》中,便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绍兴二年,衢州开化县有一个名叫周曼的人,以特奏名补右迪功郎,授潭州善化县尉待阙。意思就是,可以做善化县的县尉,不过因为善化县县尉这个位子上有人,所以暂时等着,等原来的县尉不做了,便由这个周曼来顶替。

便是这么一个人物,有人发请柬请他,上面写了周官人。

结果周曼非常恼怒:“我是宣教,甚唤作官人,看汝主人面,不yù送汝县中吃棒。”

为市井小民时,一个‘大官人’便是极高的称呼。

但若是有了荫补的身份,再称作‘大官人’便是亵渎,不尊敬!

玉尹本想着,黄裳会给他弄来一个武散官的荫补便了不得,不成想竟是个文散官。

哪怕宣教郎再低,那也不是等闲官职。

而黄裳后面那一句话,却让玉尹顿时把心提了起来。

什么叫入了朝堂中人的‘眼’?说穿了,还是那大宋时代周刊入了那些人的眼!

若不是玉尹在周刊中,连篇累牍的讲述女直人的威胁,恐怕李纲等人,也不会特奏。这听上去,似乎是一桩好事,可实际上,便是说他那周刊,已被人盯上了。

李纲李若水这些人盯上了周刊,谁又敢保证,白时中蔡攸那些人没有盯上?

到时候,玉尹必然被夹在两派中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黄裳是在提醒玉尹,要及早做准备才是。至于是什么准备?黄裳便是不说明,玉尹也能猜出端倪。

此前,他需要周刊为他积累名声。

而今他补了迪功郎……

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

而且黄裳这么说,未尝不是在为李纲等人转达这话语。毕竟这么一桩大杀器,在私人手中并非一件好事。哪怕宋代不忌讳言论,可这喉舌终归是要为利益集团服务。

玉尹,要选择哪一边?

李纲等人,给玉尹出了一道选择题。

他们给出了足够的好处,特奏玉尹迪功郎,可算是见面礼。

那么,玉尹要如何选择?

相信李纲那些人,正等待着玉尹的回答……

++++++++++++++++++++++++++++++++++++++

非常非常非常的抱歉。

说实话,郑州真不是我的福地。

每次回家,总是会遇到各种纠结的事情……可是父母年纪大了,真心不能在外面继续流浪。

会努力调整状态,希望大家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