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09 章 商业与货币9(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到宋元时期,按照不同的时间,专业市场更多。

比如宋朝的成都,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

()二月桃符市。

元朝时期,元大都羊角市有大都路、米市、面市。钟楼前有羊市、牛市、马市、骆驼市、驴骡市。

十市口还有杂货市,东安门外有灯市。

唐朝的端午节,在开封有百索市,七月七日有乞巧市,佛诞日有浴佛节庙市。

更不用说上元节,上元灯市就是从唐宋以来开始流行。

唐朝的元宵节假期有3天,喜欢娱乐的宋朝人,君臣的假期都比大唐多,元宵节假期有5天。

唐朝时期有坊市制度,长安城严格分为坊和市,但是到宋朝时期坊市制度崩塌,有了接近现代的临街开店的商业街市,居民的活动范围更加自由。

唐宋时期的上元灯市,都有各种各样的花灯,还有猜灯谜活动。

当然,宋朝时期,玩得花样更多。

卖灯的商人们制作出各种各样新奇的花灯,白玉灯、无骨灯、五彩羊皮灯、走马灯等,在花灯表面写上诗词,或是画上人物,用来做“谜面()”,让来往的才子佳人们都可以上猜谜底。

商贩吆喝着:猜谜底,谁猜出来了这盏灯就归谁了!?()?[()”

有些行人凑热闹去猜灯谜,也有行人被挂满了灯谜的灯“墙”最顶上的一盏灯吸引了视线:“我要这盏灯!”

蜡烛点燃之后,朝着四面八方照耀出万道璀璨灯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现代歌舞厅蹦迪的灯球。

商人笑眯眯:“这盏灯叫做‘万眼罗’,是咱家的镇店之宝,不卖。”

喜好机关的学子难得书院放假,出来一眼就瞧中了这盏不一样的灯,他伸长脖子看着万眼罗的材质,一看就很昂贵:“这是不是用琉璃做的?琉璃才能反射出这么多的光。”

商人故作高深莫测:“这是咱家的镇店之宝,不能细说。”

越是弄得神秘,学子越是来了兴趣:“我要买。”

商人:“真不能卖……”

“我看你这灯平日也就一二十文,这样,这盏‘万眼罗’我实在喜欢,一百文。”

“不卖,这是镇店之宝。”

“五百。”

“这真得是我家的镇店之宝,是我家祖传的……”

“一千。”

商人:“……”

“老祖宗,我要对不起您嘞。”商人最终没抗的住诱惑,恭敬地用竹竿把万眼罗从高处挑下来,双手递给学子,“琉璃灯易碎,您拿好了。”

学子掏出一叠交子递给商人,看万眼罗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嗯,果然精美。”

一行学子有的也猜中了灯谜,朝着这位学子簇拥而来。

每人手里提着不一样的灯笼,衬的年轻人多了几分活泼青春。

“走走走,前面有烟花杂技,还有瓦子里有伶人歌舞,我们去看看!”学子们挑着灯,往灯市的另一端走去。

他们逛完灯市,看过了烟花与杂技,再去瓦子里吃点心。

宵夜点心吃多了有

()点腻,就找了一家茶楼,一边吃清口的茶,一边叫来歌伎伶人们接着奏乐、接着舞。

有学子无意间往灯市来时的方向一看,顿时惊呆了,连忙捅了捅还在研究琉璃灯的同窗:

“兄弟,你被骗了!哈哈哈哈!”

同窗茫然顺着他的手看过去,眼睛猛地瞪大:

“怎么又有一盏镇店之宝!”

李斯有着法家的态度,并不喜欢商人:“商人的话信不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