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4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于是他也敞开了心境,谢了又谢,再安排人准备厚厚一份礼,这才再度开口道:&ldo;不瞒道长,孟贤侄虽一万个好,但远水难解近渴,道长是孟贤侄的心腹,自然也是一等一的人物,今日之事我有不解,还望道长为我解惑。

&ldo;大人所问是否是今日请求公主做媒与孟刺史永结秦晋之好的事?

荀崎的心思实在是太好猜了,全无挑战。

&ldo;正是啊!

荀崎再次拉起李丞雪的手,不能更诚心的请教,&ldo;我观公主,似乎并不乐意为之,实在不解缘故,又不敢冒犯殿下,还请道长为我解惑。

李丞雪等得就是这个,他哈哈大笑,摆出一副了然天机的样子,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报答孟苍舒的知遇之恩‐‐

‐‐比如给他当一回月老,牵一条红线。

第75章

&ldo;此事并非大人行事不妥,而是没有将事情办到实处去。贫道虽为红尘方外之人,却也知晓天地之间因缘际会,逃不开一个趋利避害。大人希望与孟刺史结秦晋之好,这本无错,刺史这般当世英杰,不说功绩如何,只听圣上几次嘉赞,便知其前程无量。可是

这前程,究竟是何处的前程呢?

&ldo;愿闻其详。

荀崎从前上课都没有这样认真过。

李丞雪清了清嗓子,示意接下来的话非常重要:&ldo;圣上将几位皇子派驻各地边郡,又专门选了贤能之吏共治,这些皇子与刺史年纪均是五陵华年,可见圣上之意,是要他们长留边地,无有后顾之忧。承明公主乃是圣上掌珠,最能体察圣意,从前那两任刺史实在不堪,终于孟刺史前来,公主殿下自然欣喜,这多年的积弊,不过两年便一扫而空,若不是横着出了太子殿下遇刺这件事,待太子殿下循行归来,那褒扬良慈郡上下的恩旨想必这时都以写好明发了啊

&ldo;确是如此,圣上平常每每提及边郡治理,屡屡夸赞孟刺史才干为人中龙凤。

荀崎听得心痒痒,&ldo;所以我才想和孟刺史亲上加亲啊

&ldo;这话是不假,贫道也信大人出自真心实意,可是

大人没有想过,这样一来,岂不让公主殿下痛失左膀右臂?

&ldo;我没有这个意思非要孟贤侄回来成亲啊

这出嫁随夫,我侄女绝非倚仗功勋之家出身的骄纵小儿,她最懂礼数,自然会殷勤跟随绝无怨言!

荀崎恨不得当即给萧玉吉解释自己的用意。

李丞雪故作惋叹摇头道:&ldo;非也非也。据贫道所知,这期间不是没人给刺史大人攀附姻亲的,可刺史大人全都拒绝了,理由有二,一是他尚未到成亲的时机,良慈郡百废待兴,他走不开也不愿意走开,成亲事情冗杂耽误正事是其一,这其二嘛

大人,你可知什么是&lso;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so;?

荀崎没读过书,但听意思似乎明白,于是他非常懵懂地点头又摇头,让李丞雪十分头痛。

&ldo;大人啊

这是于情于理您都不能亲上加亲的缘故,否则亲无有却成仇,这您的初衷又哪里去了?难道没有这层亲上加亲,刺史大人就不会尽心报答老太尉的恩德了么?刺史大人绝不是如此忘恩负义之人。这段时日,刺史大人对您的事从来都是格外上心,贫道离开前,刺史大人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照顾好公主殿下,且到了京师,无论如何也得和荀长史见面,如此心意,大人竟然不知么?

李丞雪说得口干舌燥,然而荀崎只是自顾自感动,还没明白,他只能继续指引迷津。

&ldo;刺史大人已将您当做了亲人,才有这般忧思,同理,刺史大人也将公主殿下视作亲人一般,才会等同相待

&ldo;你的意思是

荀崎恍然大悟,一句诶呀呀接着抚掌,对着松了一口气的李丞雪笑道,&ldo;原来是公主殿下自己想招揽孟刺史结秦晋之好啊!这我可就僭越了,怪不得殿下不那么热络我的意思,我该死,我该死,怎可夺人之美呢?可是

我还有一事不解想让道长解惑,良川王殿下年纪还小,孟贤侄也没有妹妹女儿什么的,他们如何结亲啊?

李丞雪第一次感受到了当朝皇帝的宽容,这样的脑子都能留在身边,以后谁要说皇帝苛待功臣,他第一个出来拼命。

就差默念太平经来稳定心绪的李丞雪努力维持着神秘又高深的笑容,缓缓道:&ldo;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两个

不需要别人,也能结为姻亲?

荀崎呆住了。

对啊,他怎么没想到呢!

李丞雪继续道:&ldo;如果大人您希望刺史大人像对老太尉一般也对您感恩戴德,不如今后有机会,能成全人意双全之美,更何况这也是卖公主殿下一个好处,您何乐而不为?须知今后良慈郡还有数年才能繁盛如初,便是圣上知晓,也未必就不成全了。

荀崎意识到这话很有道理,要知道孟苍舒不是世家出身,也无甚背景,全靠个人的才德立位扬名,就算与公主成亲封侯,也非世袭罔替,相对于和自己家结亲成为功勋世家的一员,圣上或许更为安心。

而从前四姓之乱正是权宦世家造孽,圣上深以为害,故此才有了扶持他们武将功勋也分庭抗礼的举动,这也是父亲告诫过自己的话:不可为盲目兴盛家业而致圣上猜疑。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