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第1页)
咱做事就是这么双赢。
苏长河内心表扬了自己一番,说:“银行给我们的利息最低,我们给员工的利息也是最低……”厂里要还银行的钱,不能盖个房子还倒贴钱,凡是倒贴钱的项目,都干不长久。
哦……除了搞慈善。
话说搞慈善也分正不正经,正经的是真善,不正经不外乎借着搞慈善的名头搞钱。
话题扯远了,苏长河喝了口水,继续和闺女说:“你知道京城,现在一套房子多少钱吗?”
他比了个数字:“楼房,四十多平,七八千!”
有外人在,苏长河就没说以后的事,现在是八十年代初,过了七八年,不,要不了七八年,也就五六年吧,同样的一套四十平房子,要买,得拿出小两万。
他们厂子盖的房子呢?
一平一百块,总共有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两种,前者六十平,后者八十平。
也就是说,哪怕你买八十平的房子,总价也不过八千块。
而厂里的人能不能买得起呢?
能!
这个定价本来就是根据厂里工人的工资水平来商定的。
“去年厂里工人拿到手的工资包括各种奖金,加在一起,最少的那个大概也有六百多。今年开年,又给工资上调了一部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预估,今年最少的大概也能拿到一千。”
这个工资不说在全国,在京城绝对是傲视群雄。他们这个可不是什么领导干部的工资,就是普通的一线工人的工资。
“按这个工资来算,一年一千,六年就是一套六十平的房子,当然,工资肯定不能全存下来,就算每个月花一半吧,十二年也够还清了。”
这里面,他还没算上工资涨幅,当然,有利息嘛,就当这两部分相抵了。
只要工人在厂里好好干,别拿最低,拿个一般水平的工资,也要不了十二年就能还清。
而对于某些工人,比如说管理层,或者是经常拿一二档工资的,再或者是发明了新产品的,要知道,后者,先是创新创意奖就是一千,而后,新产品上市,其利润的千分之一也会作为分红奖励给发明人。
只要发明了一个新产品,这个新产品经久不衰,房子的钱有了,以后还能源源不断拿钱。
“还觉得你爸是奸商吗?”
苏月哐哐摇头:“不,坚决不!俺爸是个大好人!天下第一号大好人!”
苏长河:“去去去,别给你爹灌迷魂汤,你爹就是个普通人。”
他想给工人分房子,也是为了员工的稳定,天下第一号什么的,真的算不上。
苏月歪在她爸身边盘算:“一共要盖多少栋楼?每栋多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