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第1页)
苏月面上满是惶恐害怕:“请宽恕我不够勇敢,毕竟我今年才九岁,或许等我再长大一点,我就能战胜亨利·卡特先生留下的心理阴影。”
从她提起这件事,乔舒亚的脸上跟打翻了颜料盘似的,刚开始有点心虚,而后就是傻眼加自我怀疑。
心理阴影?亨利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
那天她的表现哪里像害怕了?她提前一个多小时交卷,还拿到了理论考试最高分,就这还说留下心理阴影?
留下心理阴影的明明是他好不好?!
采访人员们却都相信了,长得好看的人总是容易获得优待,更何况苏月的年龄很有欺骗性。
一个长得很可爱的小女孩和一个成年男人放在一起,人们总是更偏向弱者。
采访人员们纷纷控诉:“一个男人怎么能如此对待一个孩子,简直太粗鲁!”
那个提问的国记者更是解释道:“哦女孩,国不全是这样的人……”
苏月的眼睛通红,仿佛想哭却又故作坚强:“是吗,先生?可是竞赛期间,这短短的时间内,我就遇到了亨利·卡特先生,在这之前,我甚至从没有见过他,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对我……”
“算了,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了,先生,感谢您的安慰,您和亨利·卡特先生很不一样……”
“奥赛学生变身百万富翁”的新闻一报道,就吸引了无数眼球,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国家,这样的新闻实在具有传奇性以及代入感。
试问,谁不想像这个孩子一样,一夜之间暴富呢?
国的众多学校甚至以此为例子,向学生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而随着这个新闻的传播、发酵,亨利·卡特的大名也广为人知。
当然,是作为反派的形象出现。
国的官方报纸还稍微维护了一下脸面,但一些私人报纸以及其他国家的报纸,可就大书特书了。
不论哪国,拿笔杆子的人,写起文章来,都是一把好手,关于一个叫亨利·卡特的国男人欺负弱小无辜的孩子的故事,让他们写得跌宕起伏,字里行间充分反映了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强烈对比。
看到新闻的人无不对新闻里的孩子充满同情,同时对欺负人的亨利·卡特感到愤怒。
亨利低声咒骂:“shit!”
他从家里出来,压低帽子,不想让别人看见他的脸。
毕竟亨利的家人曾夸耀过他将负责奥赛相关事务的事情,以至于报纸出来后,邻居们很快认出他就是报纸上的那个亨利·卡特。
邻居们深感丢人,一个成年男人怎么好意思欺负一个孩子?
最重要的是,这个孩子还是一个随便发明出一个小玩意儿就能赚到一百万美金的天才!
邻居们的孩子更为鄙夷他,原来说的负责奥赛中的重要工作指的就是故意欺负选手,摔坏选手的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