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8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至于他是怎么从一名考察团成员变成一名倒爷的,此事说来话长……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就是四个字:阴差阳错!

话说那日,他们在特区……

身为上级各部派来的考察团,苏长河他们的身份有那么几分钦差的意思。

特区方面对他们十分客气,专人迎接,专人陪同,内部的招待所干净整洁,一日三餐安排得既包含当地特色,又不失简朴。

这个差出得舒服极了。

怪只怪苏长河多嘴说了一句,“我们要沉下去,只有站在内部小商贩的位置,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才能发现底层问题。”

考察团的有志之士太多,大家竟然一致赞同,然后——

他们的导游,没了;

他们的招待所,没了;

他们的早中晚餐,也没了……

大家理解中,走近群众,还有什么比称为群众更走近?

考察团众人纷纷化为卖西装裤的小摊贩、带着厂里任务来的销售、家里穷不得不南下打工的劳动者以及实在不像,只能伪装成来考察的学者……

和大家相比,苏长河混迹江湖经验丰富,又兼职当上了顾问,工作内容:帮大家看看他们扮得像不像。

事情到此还算正常,苏长河的人设是个倒买倒卖的投机分子。因此,他每天以货比三家的名义,这个摊位逛到那个摊位,顺带发现他同事的漏洞,然后接头一般,说一句:“同志,你穿帮了。”

至于苏长河自己,他混得越来越像一个真的投机倒把分子,他租了间房子,买了一批牛仔裤,房东听说他想进点稀罕货,还给他推荐了自己的三舅姥爷的四姑的妹妹的女婿的哥哥。

房东很大气:“报我的名儿,让他给你打个折!”

苏长河:感谢热心的房东。

这天,他出门去批发市场,想起房东那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就顺带去看看,哪知道没找到人,他就站那儿吃了个饼。

一个饼还没吃完,身后有人喊“长河,长河……”

有人喊不得答应?苏长河囫囵吞下最后一口饼:“……哎!”扭头一看,这人谁啊?不认识啊?

对方对上他的视线,又喊了一声,“长河?”

苏长河当时脑子转了又转,确定是个生面孔,可人家喊的就是长河,他还心想,这世上竟然有人比他还自来熟,一上来就叫长河?

后来他才知道,人家叫的不是“长河”,而是“常河”,常回家看看的常。

就这么阴差阳错,苏长河被当成了接头人,来人说:“你怎么才来?说好的两天前,我们都多等了你两天……你不是要放我们鸽子吧?”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