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第2页)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说起来,“哎呦我的天,我还以为我做梦呢?”
“咱不是走错了吧?这是咱队里?”
“怎么会走错?车子都开进来了……”
“那你说,咱队里咋变成这样了?”
“我怎么知道?我不也一年没回来了……是谁家手里有钱,盖的新屋子吧?蕙兰,是不是你家的?”
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谁家盖屋子,能盖这么一排,还都是楼房!
地主老财也没这本事啊!
迎出来的老少爷们哈哈大笑,“这是咱队里的!大家的房子!”
老少爷们语气里满是自豪,这可都是他们盖出来的!他们虽然留在老家,也没白吃干饭。
回来的一帮人更觉得不可思议了,队里的?大家的?他们队里这就有小洋楼了?
老少爷们一边帮着扛行李,一边解释,“咱长河什么人?那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从来不说假话!他以前不是说过,以后让咱队里都住上二层小洋楼?上次他回来搞厂子,就把这事定下了,晚稻一收,咱队里就开工了!”
事实上不止盖新房,趁着厂子扩建的东风,苏长河把整个前进大队都重新规划了一番。
以前前进大队的布局是一条小路在中间,两边像星子一样,分散着各家房屋。现在是一条水泥路从村口直通加工厂,加工厂的位置往北边挪了挪,圈了更大的荒地,而养殖场则移到了队里下风口的位置。
至于居住区,更是完全和工厂区分开,两者之间特地留下一块区域,预备以后在两边种上树,中间做活动广场。
在“广场”的再旁边才是居住区,也就是目前盖起一排小洋楼的地方。
小洋楼预计盖三排,每排十套,一共三十套。
前进大队本来只有二十六户,在盖房前,苏长河统计了一下所需数量,大家一听他说的打算盖成什么样,有好几家回去就决定分家。
有的人家人口多,从老到少,四代人,几十口人挤在一个屋檐下,人一多,就容易发生矛盾,舌头和牙齿还有打磕绊的时候呢。
以前是没办法,盖不起新屋子,只能将就着,现在手里有分红,家里还有几个人拿工资,咬一咬牙,这笔钱还是能拿出来的。
没错,队里的小洋楼可不是白给的,一套五百块,在此基础上,结合拆迁管理办法,根据旧屋的占地面积以及房屋老旧程度,抵扣部分金额。
最终折合下来,一般每家要再掏两三百块钱,如果单独再要一套,那就没得抵扣了,只能再掏五百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