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第2页)
苏长河起初的计划是举办一届运动会,但召集同学们商量时,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项目选择,既要选择有看点的项目,又要保证每个项目有足够的参赛人员,一番筛选下来,没剩几个项目了。
其次,要是举办运动会,每个学校一支代表队,归根究底还是学校与学校之间比赛,说不定比着比着,学校与学校之间矛盾更深了。
这就违背了苏长河的初衷。
“既然这样,那就……只比跑步。”
“啊?”
苏长河微微一笑,“也甭折腾那么多样,咱们直接办马拉松吧。”
“马拉松?”
大家对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的,只有少数人知道,郑东方就听家里人说起过,当年他老家那个城市还举办过第一次马拉松比赛。
郑东方说:“那好像都是二十多年的事了……”
当时国家体委公布了华国运动员等级制度,其中涉及马拉松项目,华国还没有马拉松运动员,为了选出运动员,好些城市就开始了马拉松比赛。
“……我老家就是其中一个城市,当时那场马拉松比赛好像还上报纸了。”
苏长河介绍道:“马拉松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全长四十二公里左右,选择马拉松,一是这项运动在国际上也很普及,咱们也算是与国际接轨,二来,马拉松足够包容,不管你会不会跑,都可以参加。”
这就保证了在没有过多的专业运动员的情况下,也能发展很多参赛者,既然要办,当然要把这个活动办得热热闹闹。
大家讨论一番,觉得可行,便确定了接下来的工作任务——举办第一届大学生马拉松比赛。
想要成功举办一场比赛,准备工作可不少。
首先,要上报学校,获得学校支持,在此基础上,和政府单位报备,申请比赛场地,整整四十多公里,在学校里可不方便,起码得要一条街道;
其次,联系各个大学的同学,宣发报名消息,组建组委会,招募志愿者。要确保比赛圆满举办,比赛当天全程都得有志愿者看着,到时候估计还有围观人群,维持秩序也很重要;
最后,宣传标语、口号,比赛当天的横幅、旗帜等等,每一项都需要确定。
还有一项贯穿整个准备过程,且必不可少的工作,那就是——拉赞助。
制作各种东西要钱吧?比赛冠亚季军要奖品吧?还有比赛服装,不是所有学生都有一身运动装,要是让参赛者自己准备,可能很多学生就不会参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