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第2页)
这天是张博远值班,苏长河让他在这期的报纸上给他留一个版面,张博远问:“是又有什么新安排吗?”
“差不多。”事成之前,苏长河暂时没说,几日后他面带笑容地召开会议,“有一个好消息,咱们有活动经费了!”
报纸创办前期不仅没有收益,反而要贴钱,苏长河就贴过刊印费。其他同学辛辛苦苦地收稿审稿校对排版,包括袁浩同学的找骂,都是自愿劳动。
可以说大家全是为爱发电。
不过,同学们也能理解,为了理想,他们也心甘情愿地干活。
苏长河却认为理想也需要经济基础支撑,不能让大家白做工,全凭热爱,这份工作是不长久的。
而现在,他终于拉回了活动经费!
大家很是惊讶,“活动经费?班长你是说我们有钱了?”
苏长河本来只是一班的班长,因为办报纸,一班二班不分彼此,大家都开始叫他班长,至于二班班长袁浩,大家都叫他佚名,因为怕喊他名字,他会被揍。
苏长河笑眯眯地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拍在桌子上,“当然,钱我都带回来了!”
袁浩伸手数了数,“十张大团结,一百块?班长,不会是你自己掏的钱吧?”
大家想想还真有可能,前面班长不就垫了钱,现在报纸还没把这笔钱还给班长。
“班长,不能老让你掏钱,我们现在发行的数量上来,也能把刊印费挣回来,不用你出钱……”
怎么说实话大家还不信?苏长河失笑,他只得把事情和大家解释一遍,“广告知道吧?”
广告虽然在国内还是个陌生的领域,但是其实华国很早以前就出现过广告,比如《东京梦华录》一书就写过“史家瓠羹、万家馒头,在京第一”,又或者写洗面药认准某某记,酒店认准某某家。
只是在现在,国内正式的广告还比较少,最有名的莫过于,今年年初沪市电视台播放的沪市药材厂的参桂养身酒的广告,一出现,就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其实登在报纸上的广告也有,今年三四月份《文汇报》不就登过外国的一个品牌手表吗?”苏长河说道:“这两条广告都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证明,在报纸上打广告,对商品的销售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咱们为什么不能打?”
“班长,你的意思是……这是给咱们报纸的广告费?”连颇有狂生气质的袁浩都挠头了,他们的报纸和《文汇报》不能比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