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章 沈安发誓(第12页)
众人出了皇城,包拯依旧是沉默着。
“三文一卷啊!”
“那么便宜?”
“对,就是三文一卷,据说是亏着卖。”
韩琦等人止步,看着前方的人流突然就变了。
全部往左边去了。
“这是怎么了?”
韩琦有些纳闷。
“快去啊!沈家的书店卖书了!”,!
重,他说就说吧。”
呵呵!
王雱冷笑道:“别人说以德服人也就罢了,你?”
“准备怎么弄?”王雱见他不搭理自己,就出了个主意,“欧阳修的诗词文章极好,不过某和子瞻却也不差。某准备寻机在书院弄个诗会,到时候把那天去过欧阳修家的都请了来,随后作诗词……”
作诗词,那些人遇到了苏轼和王雱,怕是会被羞辱的无地自容。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欧阳修这位文坛盟主在后辈的冲击之下,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不必了。”沈安说道:“欧阳修是无心,此事就此作罢。”
王雱皱眉看着他,“果真?”
“某发誓!”
王雱起身,“这是家父委托某来问的,回头他会转告给欧阳修。”
“好。”
沈安看着真的是云淡风轻的模样。
书店在继续印制。
“也只有郎君有这等手笔。”
活字印刷要的是灵活和低成本,可沈安却大手笔的把包拯的读书笔记排版弄了样书出来后,把版本全留下了。
过了几日,见沈安没啥动静,欧阳修就再度出山了,甚至还去邀请包拯喝酒,说是赔罪。
只是老包被那一下伤到了自尊,说什么都不去。
他本是个不怎么开朗的人,自尊心比旁人更加的强烈。
于是欧阳修那边歌照唱,舞照跳,妞照泡。
包拯也照常上衙。
政事堂里的事情很多,最近最大的事儿就是根据沈安带回来的消息做准备。
北伐要启动了。
这是政事堂的共识。
官家已经收紧了开销的口子,借口是今年京东路闹了蝗灾,要节俭。
可大宋时至今日,早已不是那个府库空荡荡的大宋了。三司的韩绛说过,别看三司每年的结余就那么多,可那是常规手法。
若是需要,三司随时都能拿出几百万贯来作为军费。
还有各地的粮库里,粮草堆积如山,这才是大宋最大的底气。
“韩绛说了,粮草别担心,三司已经派人下去核查了,只要官家一声令下,三司就能调集大军所需的钱粮,保证不会让将士们饿肚子。”
韩琦神采飞扬的道:“兵精粮足,一切就绪,就只等官家下决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