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天精时调以及张芸雷南金送行李 求订阅(第3页)
听见回答,张雅丽不断地感谢作揖,齐云成再开口,“我觉得各位肯定还没听过瘾,这样,谢幕再请先生返一段吧。
唱一段天津时调!不知道先生您可以来一段吗?”
“来啊!能来!”
“好,谢谢您了!再麻烦几位弦乐忙活一下!放心,给您各位算三倍加班费!”
一句话齐云成带着玩笑语气,台上台下脸上自然被逗出笑意。
至于为什么让张雅丽奶奶唱这个。
说实话,最初她就是唱天津时调。
在鼓曲里好多观众对她实在是太苛刻了,京韵大鼓本就不是她的本攻儿。
张先生是轰动津沽的少年明星,现在天津很多老人一提她还都说是时调演员,这个印象是挥之不去的。
但后来觉得嗓子力不从心改唱了京韵大鼓。
要知道三十不学艺。
张雅丽先生已过了三十五岁才拿起板,一切从头开始,可那时候闫秋霞先生已进衰迈之年,真是太艰难了。
而这些东西也不止齐云成一个人知道。
当听见他请先生唱时调的时候,下面有上了年纪的人,顿时对齐云成的好感倍增。
这孩子肉眼可见的在乎这些先生们。
一时间不断地点头。
但年轻人就不知道张先生还唱过时调,有在旁边好奇她曾经唱过时调吗?
这一问,上了年纪的人忍不住不解释。
口中娓娓道来。
“先生真正亮点还是时调,是姜贰顺的真传,王毓保先生虽然也拜了姜贰顺但只是是个名分,主要还是家传。
而张雅丽先生的时调则是姜手把手教的,地道的娃娃腿儿童子功,二十多年前她偶尔唱过。
说来说去能让现在的年轻人看看老演员本人就很不错了,功不可没啊这一个鼓曲社办的。
希望德芸能给张雅丽老师保留一些时调的资料,那可太珍贵了。
再且张先生是经前辈大家指点过的,就算大鼓没拜师,也比那些位拜过师的强得多,味道也正得多。
非常不错的艺人。”
听着上了岁数人的话语。
旁边年轻人一时间感触良多,齐云成做的事情远比他们想的多,都是差不多的岁数人家是真厉害。
不管是精神方面还是行为方面。
也正好,舞台边上的齐云成又开口了。
“非常难得,张雅丽先生唱一段时调!您各位带手机的可以录制下来。”
话音落下。
舞台给先生留出了一个空,齐云成更是在旁边同样跟着拍摄,旁边的陶杨以及小辈都是如此。
只是很久没唱了,先生需要准备准备,怎么也要唱好才行。
所以有个半分钟。
弦乐一响。
张雅丽先生表情一定,来了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