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2章 幕后(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此人张兄也认识,乃是建安卫指挥使,杨泰。”

“杨泰?”

张益神色一凛,这个杨泰并非杨旦的亲戚,而是三杨之中,另一位阁臣杨荣之孙。

“他拿这些地契是何意?”

杨旦澹澹道:“这些都是张兄祖传的田产,低价卖给那些贱商,岂不可惜?”

三年前的新政,朝廷改了税法,实行摊丁入亩制度。

在此之前,叫做人口税,或者人头税。

家里有几口人,就要交多少税。

这个制度自汉朝开始,迄今一千多年,将近两千年,都是如此。

可是,底层百姓太穷了,根本交不起,只好举家逃跑或者是瞒报,最残酷的时候,甚至会溺婴。

朱元章开国之初,设立户籍制度,就是防止百姓逃跑。

朱祁镇南征北战,平定外乱之后,终于对士绅阶层下手,开海,新政,一气呵成,让人防不胜防。

从此以后,交税不看人口多少,而是看你家里有多少地,多少产业。

免除了人口税以后,百姓们可以安心生产,不再逃亡,户籍制的限制也就没有必要了。

如此一来,以前把土地看的比命还重的那些大地主,开始动摇了。

因为土地税是分档次的,田亩越多,交的税也就越多,而且是呈倍数上涨,最高可达五成。

算一算账,家里这些土地,种粮还不够交税的,还种个球?

从那时候开始,土地兼并的局面一举被打破,以前的地主士绅阶层不断抛售土地,将卖地得来的银子投入到其他行业,比如说贸易,作坊等等。

总之,什么赚钱干什么。

张益老家就有良田十五万亩,乃是货真价实的大地主。

这倒不是说他是贪官,贪得无厌的那种。

在大明朝,只要是做官的,要么自己手里有大量土地,要么自己的亲族有大量土地,总之,没有一个是穷人。

就算是正当手段买来的,也不可能少。

更别提很多土地交易不正当,甚至存在巧取豪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挂靠。

如士绅阶层,都是有功名在身,可以免一部分土地税。

张益便可以免税五百石,也就是说,如果他需要交两千石粮税,免去五百石,只需要交一千五百石。

这还不包括有些人通过一些手段,刻意隐瞒田亩数量,最后只交很少量的税,甚至装都懒得装了,直接不交。

百姓却不行,该交多少就交多少,没有任何优惠政策。

于是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百姓把家里的土地拿出来,送给地主。

然后自己以佃户的身份,继续种地。

种出来的粮食给地主交一部分,剩下的自己留下。

那是因为地主有权利,也有能力将自己的田亩数量隐瞒下来。

这种田就成为隐田,官府的鱼鳞册上没有记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