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冶城攻防二合一(第4页)
只见那一条条火线纵横交错,火焰窜起近半丈高,仿佛一片火田,非常壮观。
可怜那些方才还声势浩大的粮募兵,此刻尽皆身陷火田,有的化为火人、惨嚎哀鸣,有的则是直接被烧成焦炭。
『为什么?不是说需要时间准备么?』
侯聃皱着眉头询问身边的陈宕。
而陈宕似乎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在皱着眉头思考了半天后,忽然恍然大悟道:“哦,对了,前些日子在得知敌军来袭时,我冶城正准备测试一下这些火田,看看哪里需要维护,所以提前倒些了猛火油……后来敌军来袭,这事也就忘了。”
“……”
侯聃深深看了几眼陈宕,旋即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城外的敌军。
虽然他无法评价陈宕这些身兼官职的工匠究竟是不是魏国最优秀的工匠,但他可以肯定,这帮人绝对是最缺心眼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还真是一件防御的利器啊……』
看着城外那些粮募兵的惨状,侯聃啧啧有声,暗自称赞。,!
『注:古代的铠甲,单单身铠部分,有点像短袖体恤,虽然可以护住肩膀,但却无法保护手臂、手腕,因此,需要格外再佩戴臂甲、腕甲。要是追求防御能力,还要在身铠外再穿戴护心镜保护胸腔要害的第二件防具。』
听着这一帮冶造局的官员们在那评头论足地谈论楚国军队的甲胄,大梁禁卫军副统领侯聃眼角抽搐了几下。
不得不说,他此前小看了这帮人——他以为在得知诸国联军攻打冶城的消息后,城内的这帮官员与工匠们都会吓得惊慌失措,但事实证明,城内的工匠们还是按照往日那样研究、锻造着,而似陈宕、程琳这些官员们,甚至于竟然有胆子跑到城门楼来,叽里咕噜说一番他大多听不懂的话。
这胆子,太过头了好不好!
侯聃很怀疑,是不是这帮醉心于工艺技术的官员,全都这么没心没肺,居然敢在十万敌军攻城的情况下,对敌军身上的甲胄评头论足——要知道就连他自己,心中也微微有些发虚呢。
暗自摇了摇头,侯聃不再去理会这些官员,低着头注视着手中的一份城防图。
他对冶城的构造并不熟悉,毕竟最早的时候,负责这座城池治安的并非是他,而是前禁卫八统领之一的靳炬,也就是如今大梁禁卫军的总统领,而他则是靳炬的副职。
但前些日子,在得知诸国联军攻陷宋郡,直奔大梁方向而来之后,靳炬犹豫了良久,最终还是觉得亲自坐镇大梁——虽然靳炬也知道,事实上冶城的价值比大梁更高,但问题是,大梁在魏人心中的地位极高,作为一名魏人,靳炬无法容忍这座他魏国的旧日王都,被诸国联军轻易攻克。
由于靳炬亲自坐镇大梁,因此,侯聃就被调到了冶城,成为冶城这边的最高军事指挥将领。
鉴于侯聃对冶城的构造一无所知,冶造总署的署长王甫便将冶城的城防图交给了侯聃。
在这份城防图上,非但清楚地标注了冶城的建筑,甚至还标注有一些机关陷阱,问题就在于,这些机关陷阱太密集了,以至于标注的字非常小,害得侯聃得眯着眼睛仔细观瞧。
“咚咚咚咚——”
在城外的敌军中,响起了一片战鼓声。
侯聃心中明白,这意味着城外的敌军即将对这座城池发动进攻。
『守得住么?』
暗自咽了咽唾沫,侯聃心中微微有些发虚。
平心而论,侯聃当年在陇西时,就是一名作战悍勇的猛将,如今时隔二十载,虽说已年过半百,不像当年那样悍勇,但论对于战事的熟悉,却要远远高过这里所有人。
确切地说,纵使大梁城内的禁卫军,也未必会有什么人比侯聃更有经验。
但问题是,冶城虽然不算太小,但也只能容纳五六千的驻军,单凭这点兵力,想要击退城外目测超过十万的军队,说实话侯聃压力很大。
“呜呜——呜呜——”
代表攻城的号角声,响起于城外敌军的阵列当中。
一时间,数以万计的粮募兵乱糟糟地朝着冶城的东城墙一带冲了过来,那如潮水一般的声势,让久疏战事的侯聃感觉有点紧张。
“要是有一条护城河就好了……”
他喃喃自语道。
站在他身旁的陈宕听到了这句话,遂提醒道:“我冶城并没有护城河,不过我们有「火渠」以及「火田」。”
“那是什么?”侯聃一头雾水。
只见陈宕侧过头来,指着侯聃手中那份城防图,指着图纸上冶城城外那仿佛田地般一块块被分割的土地,说道:“这几条长线,即是火渠,而这些被分割成一块块的,即是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