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图谋二合一(第2页)
后来,当康公韩虎在邯郸被韩王然设计杀害之后,元邑侯韩普闻之大怒,有心率军为叔父报仇,奈何当时魏韩之战已经结束,韩王然放弃邯郸,在上谷守马奢、北燕守乐弈、渔阳守秦开等几位北原豪将的保护下,迁都蓟城——得知此事,元邑侯韩普遂不敢轻举妄动,但这份仇恨,元邑侯韩普却不曾忘怀。
“这些,皆是文某已故的挚友「冯祝」打听到的……”微微叹了口气,文少伯眼眸中闪过几丝怀念,摇摇头说道:“冯祝在韩国经商时,打听到了这件辛秘,遂设法结识了元邑侯韩普,据说二人的关系还不浅。……前一阵子韩国捕杀我大魏的商贾时,元邑侯韩普提前得知此事,也曾派人向冯祝通风报信,只可惜,还是慢了一步……”
张启功与北宫玉对视一眼,纷纷开口劝说文少伯节哀顺变。
至于对文少伯给予的情报,他们还是颇为信任的,毕竟他们也知道,其实有很多魏国商贾,实际上都是他魏国的眼线,给天策府提供情报——只是这方面的事,一直是左都尉高括在处理,因此张启功与北宫玉也只是大概了解。
在长长吐了口气后,文少伯低声说道:“据之前冯祝与文某的书信联络,元邑侯韩普此人,对韩王然怀恨已久,只因势单力薄,故而不敢轻举妄动,倘若我大魏许他种种利益承诺,此人必定弃韩国而投奔我大魏……”
说到这里,他好似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又改口道:“当然,文某只是提供消息,至于如何决定,还是由张都尉来定夺。”
“文半城言重了。”张启功当然明白文少伯的改口是因为什么,当即通过一句玩笑,来揭过此事。
待等文少伯离开之后,张启功与北宫玉私下商议。
在反复思考之后,他们亦觉得,元邑侯韩普多半会是一枚很好用的“石子”,毕竟此人手中有兵,又有封邑,只要舍得投下钱粮,很快就能拉拢起一支不少的兵力,足以让韩国出现内乱。
唯一的遗憾是,此人谈不上是什么王位的顺位继承者,最多也是‘乱臣贼子’的角色。
当然,这不要紧,毕竟在文少伯给予的这份名单中,也有几人是韩王然三代之内的近亲,足以作为‘傀儡’。
想到这里,张启功与北宫玉便立刻动身,在两百余或在明、或在暗的黑鸦众的保护下,启程前往元邑,去见那位元邑侯韩普。
不得不说魏王赵润判断地相当准,张启功自然不会放过这绝佳的机会,定会趁机在韩国兴风作浪。
倘若韩王然果真是诈死,那么,张启功会令其自食恶果!,!
>
当然,用文少伯的话说,主要还是不值当的——没必要为了一个废材而兴师动众。
相比之下,文少伯这边有更好的人选。
“元邑侯韩普?”
见文少伯用手指点了点名单上第一行的人名,张启功轻轻念叨出声,随即疑惑地看向前者。
很显然,他从未听说过此人。
“此人可不简单。”文少伯轻笑着说道:“此人乃是韩虎的弟弟「韩亘」的长子……”
说着,他便开始向张启功与北宫玉讲述韩亘、韩普父子。
倒推几十年,即是在韩王简继位前,那时的韩国,刚刚吞并北燕、赵地,外有林胡、东胡、北狄、娄烦、匈奴、赤狄等异民族的骚扰,内有北燕、赵地的旧人企图复辟国家,可谓是内忧外患。
直到韩王简继位,用怀柔之策安抚了北燕、赵地的旧人,这才使得韩国奠定了后来成为中原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但在这段时间,韩国的发展却异常艰难,因为那时的林胡、东胡、北狄、娄烦、匈奴、赤狄等异族,几乎纯粹将韩国视为猎场,但凡其部落出现粮食窘迫的问题,就纠集部落的战士到韩国境内抢掠,让韩国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于,还一度在今日的代郡、中山、太原等地居住,抓捕大量的韩国百姓作为奴隶,为其放牧。
值此危难关头,韩王简重用当时还年轻的王族分家贵族韩虎,命他训练军队,驱逐境内的异族。
而韩虎亦不负韩王简的重托,带着弟弟韩亘,南征北战,先是击溃实力相对弱小的赤狄,随后攻打北狄,用了数年时间,逐渐收复代郡、中山、太原一带失陷的土地。
正在跟这些异族开战的同时,韩国效仿这些草原异族的战士,创建了骑兵,并最终由韩虎率领这些骑兵,击败了林胡、匈奴、东胡、娄烦等草原民族。
此时的韩国,军队实力几乎已经达到当时中原的巅峰。
在击败那些草原民族后,军队实力暴增的韩国,便将目光放在魏、齐两国身上,准备着手夺取中原霸主的地位。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魏韩战争爆发,因为魏王赵慷的短智无谋,魏国初代魏武军在上党郡仓促应战,最终被韩虎击败,魏国因此实力大损,沦为二流国家。
随后,韩国便对齐国用兵,一度攻陷巨鹿郡,达到北海郡。
只可惜,齐王吕僖在临危之际接掌国家,联合鲁国,击败了韩国,挫败了韩国企图称霸中原的野心。
事实上,这次失败对韩国的影响并不严重,可坏就坏在,韩王简由于过度操劳、英年早逝,他的亡故,令韩国出现了空前的动荡,也使得林胡、匈奴、东胡、娄烦这些前几年被韩国击败的草原民族,趁虚而入。
鉴于独子韩武年纪尚幼,不足以担负重任,韩王简在临终之际,将弟弟韩起扶上了王位,即韩王起。
至于兵事,韩王简则托付给了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