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扑朔迷离二合一(第8页)
而就在这时,内朝大臣冯玉建议道:“陛下,不如调湖陵水军协助韶虎将军攻打齐国?”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是赵润并未采用。
原因很简单,湖陵水军是他专门为了楚国准备的,怎么能轻易用在齐国身上?
见赵润摇头,介子鸱也建议道:“陛下,单单魏武军,或难以攻破泰山,不妨调动几路军队协助韶虎将军……”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大概是在考虑增派哪支军队。
不得不说,虽然魏国有四十万的精锐之师,但这些军队,如今大多都被‘牵制’着:北一军、上党军、河内军、镇反军等,既牵制了韩国,反过来亦被韩国所牵制;而商水军、湖陵水军,则是防备着楚国。
数来数去,或也只有司马安的河西军可以调动。
但是当他提出这个建议时,赵润却微微摇了摇头。
见此,介子鸱微微一愣:为何不能调动河西军?难道说,陛下其实也防着秦国?
顺着这个思路一想,介子鸱就立刻意识到,事实上魏忌的河东军,至今为止其实也还未接到命令——虽然对外宣称,河东军之所以不调动,是为了牵制韩国太原郡的乐成,但事实上,韩将乐成的太原军,有桓王赵弘宣的北一军牵制,就算不能取胜,也足以守住国界,并不需要河东军。
『不会真是在防备秦国吧?』
看了一眼赵润,介子鸱心下暗暗嘀咕。
而就在这时,就听赵弘润长吐一口气,沉声说道:“就暂且搁置韩国,看看泰山那边的进展再说……”
而事实上,赵润等的并非是泰山战场的进展,而是在等待张启功的行动。
他很清楚,无论韩王然是真死还是诈死,张启功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定会趁机在韩国国内掀起一番风浪。
所谓投石问路,他要看看,韩国面对张启功掀起的风浪,究竟会作何应对。
由此才能来判断,韩王然的亡故,究竟是真是假。,!
然在宫殿内不慎跌倒磕破脑袋的事告诉了韩武,听得韩武几番欲言又止。
他的脑海中,不禁闪过韩王然的面容。
说实话,韩武并不恨韩然,毕竟后者只是做了一些作为君主该做的事而已,反过来说,韩然不曾为了排除隐患而将他铲除,这已经尽到了兄弟的情谊。
因此每当回想起往事的时候,他也只是稍稍有些感慨,感慨天意莫测,让他兄弟二人落到如今田地。
见韩武久久不语,常洪催促道:“釐侯,事不宜迟,请立刻收拾行装,跟随末将回国。”
釐侯韩武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响,最终徐徐点了点头。
当日,釐侯韩武便叫妻妾收拾了行囊,随后在次日,在常洪一干人的保护下,乔装打扮,悄然离开了大梁。
待等釐侯韩武逃离之后,釐侯府的下人当中,才有大梁府派遣的眼线察觉到不对,连忙向大梁府禀报此事。
“釐侯韩武逃了?”
大梁府府正褚书礼得知此事颇有些手足无措。
虽说釐侯韩武这个人质对他魏国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也不能就这么放任其逃走啊。
于是,褚书礼一边派兵丁追捕,一边派人禀告雒阳朝廷。
而这个时候,魏王赵润在雒阳王宫的甘露殿,刚刚从天策府左都尉高括手中,接过来自韩国蓟城一带青鸦众的密信,得知了「韩王然疑似崩殂」的消息。
对于这个消息,赵润将信将疑。
因为这件事也太巧了:七月份韩使赵卓前来雒阳时,他赵润才旁敲侧击地询问韩王然的身体状况,结果不到三个月,韩王然就过世了?
而就在赵润反复看着这封密信,在信中思考着这个消息是否属实时,便见高括去而复返,禀报了另外一桩事:数日前,釐侯韩武从大梁逃离,疑似逃回韩国。
『……』
赵润默不作声,坐在书桌后思考着这两件事的联系。
按照常理来说,这两件事很好联系,无非就是韩王然真的过世了,然后韩国国内一部分仍然心忠心于釐侯韩武的人,想办法将韩武给救走了。
但直觉告诉赵润,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
在思忖了片刻后,他索性来到了垂拱殿,跟内朝的诸大臣一同讨论这件事。
然而,诸内朝大臣对此亦是众说纷坛,无法得出一致的意见。
期间,介子鸱大胆地猜测道:“会不会是韩王企图用诈死来诱使我大魏进攻他韩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