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卫国内乱之始二合一(第4页)
没想到,仅仅一日之间,军中的骨干将领便有十几人被撤职,对此夏育简直感觉莫名其妙。
要知道那十几名被撤职的武将,虽然大多都是游侠出身,没什么文化,但对卫国、对公子卫瑜却是忠心耿耿,而且作战勇敢,是难得的勇将之才,岂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撤职?
当日,那十几名被无缘无故撤职的将领,跑到夏育面前告状。
夏育暂时安抚了他们,因为这会儿他也摸不着头脑。
直到短短两日后,待等那几名卫王费派来的将领,将公子卫瑜一系的将领撤的撤、贬的贬,同时又无缘无故提拔一些往日并不出彩的低级将领,甚至于,干脆从外面调人,夏育渐渐就看出端倪了:这帮人根本不是来助他们整顿军队的,而是想借机窃取军权。
夏育的部将们,叫嚣着想给那帮人一点颜色看看,但夏育却制止了他们。
说实话,夏育并不担心军权被卫王费一系的那几名将领窃取。
在魏国,纵使是得到了虎符,也没有人能从当初的肃王、今日的魏王赵润手中窃取鄢陵军、商水军的军权,只要赵润出现在这两支魏军面前,他本身就能起到虎符的作用——因为威信摆在那里。
而卫公子瑜手底下的这几支军队亦是如此,纵使卫王费派来的那几名将军撤换了将领层,但只要卫瑜一句话,甚至是他夏育一句话,那几名卫王费派来的将军,根本无法号令军队中的一般士卒。
关键在于一点:卫王费想做什么?他为何要窃夺自己儿子的兵权?
思前想后,夏育觉得自己一方人马在有所行动之前,还是先派人通知此刻身在魏国大梁的公子卫瑜为妙,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数日后,参加完「诸国会盟」,正准备返回魏国的卫公子瑜,便收到了麾下大将夏育的书信。
这个变故,让他暂时放弃了立刻返回卫国的打算。
因为很明显地,他父王卫费正在打压他,而且力度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他卫瑜返回卫国,那么势必就会引起双方的冲突,而在他心底,他还未想好如何处理与其父王卫费的关系。
忽然间,他想到了一个人,即他的表弟赵润。
他想听听表弟赵润对此的看法。
再者,若他想要成为卫国的王,赵润这个表弟的态度亦至关重要。,!
p;若当真如此,何止是卫玠没有好日子过,怕是他卫费这个退位的太上王,都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
当然,这并非指公子卫瑜会迫害父亲或者迫害兄弟,关键在于卫瑜一向热衷于将钱财投在国内建设上,一旦卫瑜他日成为卫王,国库的钱,肯定是每一枚铜钱都在正途,卫王费与儿子卫玠倒时候根本别指望再拥有似今日这般奢华淫靡的生活。
这正是卫王费不愿传位给儿子卫瑜,而公子玠也不希望卫瑜继承王位的最根本原因——公子卫瑜,在这方面太吝啬。
“那些人的声势很大么?”在沉默了片刻后,卫王费询问道。
公子玠点点头,随即气愤地说道:“那些人,一个个都仿佛把长兄奉为明主,在背地里褒贬父王……”
卫王费的面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不过话说回来,他这一生对卫国还真没有什么贡献,虽说相比较其父「卫王纠」在位时,卫国虽然在经济与人口上有一定的成长,但这只不过是魏国提携、照顾小弟而已,而为此,卫国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彻底沦为了魏国的附庸国。
当然,卫王费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像什么武器装备,本国若是需要就向魏国买,没钱就暂时欠着,有了再还上,这难道不比他卫国耗资无数、自行钻研冶造工艺更加省心、更加省钱么?
卫王费想得很明白,反正他卫国只是一个小国,根本不可能与魏国争雄,既然如此,不如索性就成为魏国的附庸国,受其庇护——只要他们顺从魏国,相信魏国也不会吃饱了撑着来吞并他们。
然而在卫王费眼中,他儿子卫瑜就偏偏看不懂这一点,在他看来非常愚蠢地去弄什么冶造技术,你弄地再好还能比得上魏国?
还是说,你卫瑜准备日后脱离魏国?
在卫王费眼中,儿子卫瑜的种种举措,纯粹就是画蛇添足!
但让他感到愤懑的是,那些无知的国人,似乎绝大多数都觉得卫瑜会是一位明主,期待着他卫费尽早退位,将王位传给卫瑜。
这让卫王费感到十分恼怒:他的身体依旧健朗,这个卫王,他还没当够呢!
但遗憾的是,渐渐地,他已经无法制衡公子卫瑜了。
纵使他再不喜欢卫瑜,他也必须承认,这个儿子逐渐羽翼丰满,再这样下去,恐怕他迟早会被逼退位。
关于这件事,事实上卫王费也想过废掉卫瑜,另立储君,比如说册立性格嗜好与他非常相似的公子玠。
然而这件事,却有诸方阻碍。
其中最大的阻碍有两点:
其一,在于魏国对这件事的态度。
要知道,现任的魏王赵润的生母「卫姬」,乃是公子卫瑜的生母的同胞妹妹,虽说卫姬在生赵润时就因为难产而故,但不能否认赵润与卫瑜仍有表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