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新君继立二合一(第7页)
总而言之,这种事礼部之后会慢慢操作,务必尽可能地让全部的国人都相信,新君是一位受到上苍庇佑的贤明君主,必定能带领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总之,只要过了祭天时的天象这一关,并且在新君继位的这一年里,别频繁天灾人祸,其他问题都不大。
终于,待等向上苍献纳了贡品之后,礼部尚书杜宥在天坛上高喊一声:“臣民叩拜新君。”
顿时间,天坛上下的朝中百官,以及城内民众,此刻纷纷叩地纳拜,口称陛下。
缓缓走到天坛边,目视着天坛底下如潮水般的臣民,赵弘润俨然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太子终究是太子,哪怕加上监国两字,也根本不足以与君王相提并论。
纵使是赵弘润素来对王位并无热切,此刻站在天坛上,看着万民跪拜,心中亦难免澎湃不已。
澎湃之余,他心中不禁隐隐有些惶恐与不安。
因为在此之前,有他父皇赵偲在背后为他支撑,而如今,父皇已经过世,他唯有一肩承担。
虽然近两年来,老爹赵偲已逐渐将大权转移给他,让他逐渐适应,但背后突然少了一个支撑,赵弘润难免也有些不适。
惶恐不安之余,他心底也涌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因为他的父皇赵偲,将偌大的国家交给了他,自此之后,将由他来守护这个国家,守护国内的子民。
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道政令,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以及整个国家的臣民。
“呼……”
长长吐了口气,赵弘润目视着天坛底下的臣民,沉声说道:“诸卿——平身!”
“谢陛下——”
天坛下,传来了臣民们的谢声。
魏洪德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由于旧王赵偲驾崩,二十五岁的太子赵润仓促继位,继承大统,成为魏国第九代国君。
此后,新君赵润为先王赵偲、禹王赵佲发丧,举国哀悼。,!
可能会是这样:你这老物不是说国家到了我赵偲手中后,必定会走向末路么?看看,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老不死的!
不合时宜地,赵弘润嗤笑一声,但眼眶中却不由自主地涌出几分晶莹。
他由衷地为他父皇感到高兴,因为他父皇终于不必再战战兢兢,可以耀武扬威地在曾经敌视他、贬低他的前前代先王赵慷面前直起腰杆。
『……』
听到赵弘润那不合时宜的一声嗤笑,宗正赵元俨与宗令赵胜都愣了一下。
随即,赵元俨用咳嗽一声提醒赵弘润,继续念诵赵偲在位时的功绩。
片刻后,待等赵元俨念诵完赵偲的功绩,宗令赵胜走上前,宣读赵偲的遗诏。
这份遗诏,除了确定了赵弘润这个继位者的正统身份外,还有许多褒奖与勉励——褒奖是说给历代祖宗听的,大抵就是说我儿子多么多么出色;而勉励,才是对赵弘润讲的,大概就是嘱托他好好治理国家、善待臣民云云。
在念完遗诏之后,宗正赵元俨与宗令赵胜皆退到两旁,此时,就轮到赵弘润对历代祖宗叩拜。
这个礼数完成之后,就意味着姬赵氏宗族内部已经确立了赵弘润的「新君」身份——真正意义上说,此时赵弘润已经是魏国的君王了。
至于朝廷设办的登基仪式,那只是面向臣民的。
这不,待等赵弘润礼成之后,宗正赵元俨、宗令赵胜,以及在旁的大太监童宪,纷纷叩地拜见新君。
亲手扶起赵元俨、赵胜等人,赵弘润询问道:“接下来是什么仪式?”
赵元俨告诉赵弘润,接下来便是登基仪式。
这个登基仪式,是由朝廷操办的,此时亦礼部为首的官员们,已经前往大梁城内城外各处神庙祈福,随后准备登基、祭天之事。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旧王驾崩后,首先是新君继位,在确定了正统之后,再由新君为过世的旧王发丧,同时昭告天下,这才是名正言顺。
登基仪式、包括祭天,赵弘润当然不能穿着目前这一身丧服前去,因此,他跟着大太监童宪回到了东宫,脱下丧服、脱下太子衣袍,换上了内造局特地为他裁制的崭新的王袍。
不得不说,看着铜镜中身穿王袍的自己,赵弘润感触颇深。
曾几何时,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会成为魏国的君王,只想着当个闲王,每日吃喝玩乐,没想到世事弄人,最终还是让他穿上了这一身王袍。
“陛下,不可误了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