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新年(第2页)
但遗憾的是,随着田讳拜为了右相,这种情况就少见多了,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似连谌、田鹄这些士大夫自忖打不过田讳。
最终,两方的目光皆投向齐王吕白与上卿高傒——齐王吕白其实暂时不用过多考虑,关键还是在高傒身上,此人的态度才是关键。
在众目睽睽之下,高傒亦是皱起了眉头。
其实在他看来,两方人说得都对:偏向宋国吧,有利于他齐国稳固在中原的霸主地位,但弊端就是会因此与魏国交恶;而偏向魏国吧,有利于保持他齐国与魏国的友谊,但弊端是无法遏阻魏国越来越强大的势头,以至于到最后,他齐国不得不将霸主的位置让给魏国。
至于宋国本身,说实话,高傒根本没有在意——就像田讳方才所指出的,宋国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覆灭了,今时今日宋国复辟的所谓宋国,事实上根本不配成为齐国的盟国。
因此今日这件事,事实上应该是齐国与魏国的博弈,宋国充其量就是个引发矛盾的导火索罢了,无论本身有什么意图,都不足以成为棋手。
这从高傒最后说出口的建议,就能清楚证明这一点。
“诸位大人且听我一言,不若这般……将宋地划为两块,自「任城」以西,归属魏国,而任城以东,则属「新宋」的国土……”
在没有任何一名宋人在场的情况下,高傒就这么武断地将宋地划做了两块。
听了高傒的话,殿内的诸齐国士卿皆沉思起来。
在他们看来,高傒的这个建议,简直就是和稀泥,既不舍得放弃「宋国」这个能够加强齐国在中原影响力的棋子,也不想因此而得罪魏国。
但事情有那么简单么?
不能否认,任城以东的宋地,目前被宋云与桓虎两方占据,魏国暂时还无法影响到这边,但问题是,这片土地的‘主权’,却是属于魏国的——魏国暂时不打,不代表他们日后也不打,怎么可能会轻易接受?
不过考虑到自己如今的身份,赵昭还是客观地说道:“这件事,还得询问大梁的意见。”
“此言在理。”
高傒点点头,随即朝着齐王吕白拱手说道:“大王,老臣恳请派出使臣,出使魏国,与魏国商议此事,至于人选……”
刚说到这,就见田讳不怀好意地插嘴道:“不如就派连谌大人或者田鹄大人为使吧。”
听闻此言,连谌与田鹄欣然请命。
看着这两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田讳在心中暗暗冷笑:连谌与田鹄这两个家伙,不知魏公子赵润的性格,搞不好这次出使魏国,这二人最终无法活着回来。
可能是猜到了田讳有‘借刀杀人’的意图,赵昭心软,最后插嘴道:“不如就请田鹄大人与鲍叔大人出使大梁吧。”
或许赵昭也觉得,倘若放任连谌或者田鹄单独出使魏国,搞不好这两个自大的齐人,真会被他的兄弟赵润所杀。
而倘若有老成持重的鲍叔在旁看着,或许就不至于触怒那位如今执掌着魏国权柄的兄弟。
当然,这只是为了保住田鹄的性命,至于这次出使魏国是否能够达成目的,说实话,赵昭一点也不看好。
只是他的身份,让他无法直接了当地否决这件事。,!
分,如实说道:“管重的意见与左相大人相近,认为当暂时以魏国为尊……”
『暂时……么?』
赵昭心下会意一笑。
在他看来,管重那所谓的「暂时」,就是避魏国的锋芒——毕竟魏国如今太强势了,兼之赵润亦是一位雄主,不难猜测,接下来最起码二十年,整个中原将会是魏国的时代,既然清楚看到了这个大趋势,何必要与如此强盛的魏国争雄?
因此在管重看来,他齐国当耐得住寂寞,安心发展国力,积蓄力量,待二十年后魏国的雄主赵润年老,或者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决策导致国力衰弱时,齐国再伺机而动。
毕竟对于整个中原的历史进程而言,二十年绝不算长。
想到这里,赵昭暗暗点头:管重不愧是国相之才,眼界开阔又识时务。
但很遗憾,纵使赵昭加上管重,在齐国的威望也不及高傒,更糟糕的是,涉及到魏国,赵昭还不好轻易开口发表态度,毕竟上回宋云叫北亳军放出的谣言,就曾一度让赵昭饱受非议,最后,还是高傒、鲍叔、管重、田讳等一批重臣出面担保——唔,其中其实还有赵昭的夫人嫆姬的功劳。
当日,鲍叔与赵昭在书房内讨论了许久,前者这才告辞离去。
正如鲍叔所说的那样,在之后几日,当齐王吕白召见诸心腹臣子时,高傒始终未曾对宋国问题发表什么态度,哪怕是被问及时,说话也是模棱两可,很显然,这位在齐国威望最高的卿大夫,在这件事上亦抱持犹豫态度。
想想也是,高傒又不傻,似他这般睿智的贤臣又岂会不知,倘若他齐国介入了宋国之事,同意宋国恢复在「齐鲁宋三国联盟」中的地位,那么,齐魏两国势必因此交恶。
「齐魏联盟」,是齐王吕僖时代由这位明君一手促成的,高傒亦不想违背这位先王的遗愿。
更要紧的是,魏国如今太强势了,尤其是魏公子赵润掌权的魏国,强势到就连齐国也有些忌惮。
两个月后,即二月末到三月初前后,「魏国或者宋国」这个问题,一下子变得尖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