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韩使的礼单二二合一(第2页)
回到东宫后,赵弘润先是看望了诸女的情况,随即,便坐在前殿考虑宋郡之事。
毕竟,既然目前与韩国打不起来了,那么,宋郡之事,无疑就成为了首重。
想了想,赵弘润吩咐小太监高力道:“把介子鸱与张启功叫到这里来。”
“是,太子殿下。”高力躬身而退。
片刻之后,高力便领着介子鸱与张启功两位内朝大臣来到了东宫的前殿。
对于这两位肱骨近臣,赵弘润也没有过多客气,在吩咐左右奉上茶水后,便将介子鸱与张启功带到偏殿,与他们商议起来。
“我在河套时,曾收到密信,说宋云找了个宋王室的后裔,在「丰」、「沛」一带弄了个什么宋国……对此你二人有何看法?”
介子鸱与张启功对视了一眼,后者向介子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见此,介子鸱也不过多客套,率先开口说道:“臣以为不足为虑,拜张大人的策略所致,北亳军目前在宋郡的名望,已不如以往,更何况宋郡还有崔咏大人在,宋云复辟宋国的行为,注定不会成功。”
赵弘润当然知道北亳军复辟宋国的行为注定不会成功,因为,宋郡目前已经公开认可了「北亳军即是叛逆」这项决定——虽然是被迫的,但如此一来,朝廷对于征讨北亳军就有了名分,说得难听点,哪怕是魏军这次像上回金乡屠民事件那样,误杀了无辜的宋民,但只要魏军一口咬死那些宋民就是北亳军的成员,宋郡人对此也毫无办法。
但问题是,对于北亳军这种行为,若朝廷毫无表示,就看着北亳军以及其首领宋云在那跳来跳去,说实话赵弘润心中也很是不爽。
这才是关键所在。
想到这里,赵弘润转头看向张启功。
『介子鸱所言并无大错,但太子殿下似乎并不满意……』
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介子鸱,张启功在略做思忖后,正色说道:“臣以为,朝廷应当给予回应。其一,斥责宋云之举乃背国叛逆;其二,派兵征讨宋郡……”
听闻此言,介子鸱打断道:“太子殿下,臣反对再派兵征讨宋郡,如今在宋郡,崔咏大人已笼络了许多县城,让其公然表态站在我朝廷这边,臣以为,此时再派兵征讨宋郡,恐引起宋郡之民的恐慌,使崔咏大人前功尽弃……”
张启功听到这里,眼眸闪过一丝精光,正色说道:“介子大人所言不虚,但张某以为,纵使是崔咏大人笼络的宋地门阀中,亦不乏有暗通北亳军者,因此并不能说朝廷就稳操胜券,臣以为,既然宋云明确作出叛国之举,那么,朝廷就必须出兵征讨给予回应,否则,恐助涨叛逆者之气焰……”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介子鸱,稍稍放缓了语气:“如介子大人所言,朝廷再派兵进驻宋郡恐引起宋民惶恐,但可以令驻守在宋郡的浚水、成皋、汾陉三军征讨北亳军。”
介子鸱想了想,微微点了点头。
毕竟正如张启功所言,朝廷确实需要作出一个表态,否则的确会助涨不臣者的气焰。
“那就这样决定,给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下诏,让他们自己决定,派出两支征讨北亳军……告诉三位将军,我不求剿灭北亳军,也不求擒杀宋云,只要让其别上蹿下跳惹人心烦就足够了,至于其他宋郡的事,依旧交给崔咏。”说着,赵弘润端起茶喝了一口:“介子,以垂拱殿的名义下诏,启功,你留一下,我另外有事嘱托你。”
看了一眼张启功,介子鸱没有多说什么,躬身而退。
而张启功却不禁激动起来,因为当初在他前往宋郡之前,赵弘润曾对他许诺过一些承诺。
今日,莫非就是自己得偿所愿之日?,!
说罢,他好似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对不远处应该是竖着耳朵倾听的韩晁与赵卓二人说道:“韩晁,待我大魏培育出优质的战马,到时候,本宫送你一匹如何?”
“这如何使得?”韩晁连连称谢,随即不动声色地与副使赵卓交换了一个眼神:果然,魏国也已战胜了林胡、占领了河套。
看着韩晁、赵卓明明忐忑却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赵弘润心中暗暗好笑。
他并不觉得当着韩晁、赵卓二人的面说起马场的事有什么问题,难道他不说,韩人就猜不到魏国会在三川、河套放牧战马?
就像韩国借一份礼单透露给魏国「东胡已亡」的情报一样,有些事,彼此心照不宣即可。
“朱(谨)大人,与两位韩使交割进献之物一事,就交给礼部了。”
指了指韩晁与赵卓,赵弘润从怀中取出那份礼单,递给礼部左侍郎朱瑾。
“臣遵命。”
朱瑾接过礼单扫了两眼,待看到其中确实有不少本国需要的东西后,不由地点了点头。
不过,待等他在礼单上看到那些进献的胡女后,他脸上便露出了迟疑之色——这个,他可不敢擅做主张。
想到这里,他请示道:“太子殿下,不知其中百十名胡女,作何安排?”
当即,赵弘润便感觉有一双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心中暗骂这个朱瑾实在是死脑筋,居然当着秦少君的面问起此事。
“先安置到城内的太子府,待朝廷评定此战功勋时,赏赐于那些有功之士,朱大人意下如何?”赵弘润咬牙切齿般说道。
无辜的朱瑾被赵弘润瞪了两眼,只感觉莫名其妙,不知说错了什么惹恼了这位太子殿下,遂万金油似地说了句“太子殿下英明”,结束了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