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必胜的预兆二合一(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原来,方才寇正与他身边的官吏们失神喊出了「太子殿下」这个词,纵使那些官吏们立刻阻止这个消息的扩散,但这个消息,还是很快就传了开来。

这也难怪,毕竟在这里的魏卒与民夫们,虽然听说过赵弘润这位原肃王殿下、现太子殿下的赫赫威名,但却从来没有见过,而眼下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位当朝太子殿下的真容,他们哪肯错过这个机会,当即停下了手中的活,纷纷围了上来。

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围向这边,寇正惊地脑门冷汗直冒,连连请示赵弘润道:“太子殿下请暂避。”

然而,赵弘润却很淡定,看着围上前来的魏卒与民夫们,反而拱了拱手,笑着与后者打招呼。

由于他的态度过于和气,这些从未见过赵弘润的人,此刻心中反而有些茫然:这位,真的是太子殿下么?不会是假冒的吧?

这不,人群中就有一个年轻人说出了众人心中的困惑:“你真的是太子么?”

“我看着不像么?”赵弘润笑着反问道。

“不像。”许多人纷纷摇头。

见此,赵弘润笑着问道:“那诸位觉得,太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于是乎,在场众人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总结下来就是一个意思:如果是真的太子殿下,绝对不可能如此和善。

见这些人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赵弘润,寇正苦笑不已,咬咬牙说道:“诸位切莫胡言乱语,这位……这位正是我大魏的储君,当朝太子赵润殿下。”

『竟然是真的?!』

成千上万的围观魏卒与民夫们,惊地倒抽一口冷气。

看着周围的人群无不目瞪口呆,瞪大着眼珠子看着自己,赵弘润哈哈笑了起来,眨眨眼睛玩笑道:“这回总信了吧?”

那无数魏卒与民夫们面面相觑。

他们从未想过,也从来不敢奢想,他们魏国的储君赵润殿下,居然是这样一位和善亲民的殿下。

而方才那些在凉棚内与赵弘润说过话的民夫时,此时更是激动地浑身哆嗦。

忽然,有一人鼓起勇气问道:“太子殿下,您此番是特地来犒赏前线的兵将吗?”

赵弘润想了想,点头说道:“不错,我此番亲临战场,就是为了犒赏我大魏的英雄,但不单单是前线的兵将……在前线英勇奋战的将士,皆是我大魏的英雄,但诸位,亦是我大魏的无名英雄,没有诸位日以继夜地装卸粮草运往前线,前线的将士就吃不上饭,吃不上饭就无法战胜敌人,所以,在场的诸位,亦是我大魏的英雄!”

说到这里,赵弘润拱手抱拳,郑重其事朝着四周的人群拱了拱手。

一时间,气氛仿佛被点燃了一般,这些曾经甚少关注的小人物们,此刻只感觉胸腔内有使不完的力气。

这时,就听赵弘润振臂喊道:“诸位,为了前线的将士能吃饱饭打赢这场战争,请诸位与我一同,将这些粮草尽快装运马车,运往前线!”

“喔喔——!”

成千上万的人振臂呼应。

看到这一幕,寇正亦感觉胸腔内仿佛燃烧起一团火焰。

此刻的他,不想再去计较这位太子殿下是否是偷跑出来,他只知道,这位太子殿下的一句激励,比任何人千言万语都有效。

尤其是当亲眼目睹太子赵润当真扛起一袋粮食装上马车,寇正激动地攥紧了拳头。

『……这场仗,我大魏必胜!!』,!

r>就在朝廷暗自为无中生有的「太子殿下犒军」而做准备时,太子赵润,乘坐着户部运粮的船只,于两日后抵达了汾阴县。

汾阴县的县令,即是寇正,这也是一位赵弘润钦定的内朝大臣。

并且,赵弘润对寇正的期待,丝毫不亚于介子鸱。

但话说回来,寇正与介子鸱二人的抱负有所区别,介子鸱倾向于从上到下,即身处于魏国权力的核心,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政令,使国家变得越来越强盛;而寇正则不同,他并没有太崇高的政治抱负,他只想着管理好治下,使治下的民众可以安居乐业。

正因为这样,前一阵赵弘润打算组建内朝时,曾派人请寇正到大梁任职,但寇正却婉言拒绝了——他不想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去制定对于民众息息相关的政策。『注:古代有不少改革,就因为脱离实际、太想当然而失败。有时候,上位者因为不了解民间疾苦,难免会想当然地提出一些政令,叫下面的人施行,自以为能改善国情,结果很多时候,非但遭到那一撮得利者的反对,就连民众也不买账。』

当赵弘润见到寇正的时候,寇正正在河对岸的「汾阴津」,在一辆辆马车、马车上装满粮草,准备运到前线的几支魏军之中。

不得不说,寇正此时肩负的重任,相比较当初介子鸱在川雒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这次魏国动用了多达四十万的军队,四十万人的口粮,可想而知后方粮草输运的重担是何等的沉重。

正因为如此,当赵弘润看到寇正的时候,这位汾阴县县令,正扯着嗓子指挥那些民夫,为此嗓子都喊哑了。

看到这一幕,赵弘润心中颇为感慨。

因为前几日他在垂拱殿内看到那一份份捷报时,看到的都是韶虎、司马安、魏忌、庞焕等他魏国的名将在河套地区高歌凯进、大杀四方,可负责调运粮食的寇正呢,却几乎无人提及。

可事实上,寇正肩上承担的重量,丝毫不比那些前线的将领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