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按部就班二合一(第2页)
“……睢阳、昌邑、任城,本王决定在这三座城驻军,暂时对北亳军采取压制的策略,而朝廷日后的战争重心,将由宋郡转移到河西、河套一带……”赵弘润对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解释道。
听了这位太子殿下的话,百里跋、徐殷、朱亥总算明白,为何这位太子殿下要恢复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三支军队。
说实话,随着魏国近些年来,似商水军、鄢陵军、镇反军、魏武军、北一军、山阳军这些动辄五万编制的军队逐渐形成战斗力,似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些魏国的老牌精锐军队,地位难免就有所下降,难以再成为大规模战争的主力。
但若是用这三支军队镇守某块区域,这却是绰绰有余。
“不知三位大将军可愿为本王分忧?”赵弘润诚恳地问道。
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对视一眼,虽然眼前这位太子殿下诚恳的态度让他们很是受用,但他们考虑到早已年过半百,且才能也不如司马安,于是在犹豫了一下后,他们还是婉言拒绝了——到他们这个岁数,也该退下来让位给后辈了。
就比如,百里跋就推荐了自己的副将李岌:“若是太子殿下不介意的话,末将推荐李岌担任浚水军主将,此人有大将之才,远胜末将。”
见此,朱亥也推荐了老成持重的将领「周奎」。
而徐殷,则是推荐了他那位据说有擒虎之力的猛将「蔡钦」,即曾与伍忌较量过武力的蔡擒虎——对此,赵弘润是感觉有点好笑的,因为在他看来,汾陉军是一支很死板的以防守反击为主的军队,而蔡擒虎,却是一个非常具有进攻欲望的猛将,说实话两者很不搭。
对于三位大将军推荐的人选,赵弘润都没有拒绝,毕竟李岌也好,周奎、蔡擒虎也罢,他也都熟悉,皆是非常可靠的将领。
他只是遗憾于,他没能说服百里跋、徐殷、朱亥者三位大将军。
在送别这三位大将军的时候,赵弘润对他们嘱咐道:“三位大将军日后在军塾,能否将以往操练士卒的经验,所经历的战事,著写成书,为军塾培育将才提供助力?”
“这……合适么?”徐殷踌躇道。
仿佛是看穿了徐殷的心思,赵弘润笑着说道:“不需要多么华丽的修辞,三位大将军只需要将具体的战事例子,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即可。”
听闻此言,百里跋、徐殷、朱亥满脸雀跃,毕竟在这个时代,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出书的。
看着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离去的背影,赵弘润忍不住亦有些感慨。
想当年他出征楚国、出征三川的时候,百里跋、徐殷、朱亥这几位大将军正值壮年,先后与他一同征战沙场,功不可没。
而如今一晃九年过去了,他已有儿有女,而这些位大将军,却也到了迟暮的岁数。
暗自感慨了一番,赵弘润吩咐身后的小太监高力道:“高力,派人召李岌、周奎、蔡擒虎三将入宫。……等等,把镇反军的庞焕也叫来。”
“是,太子殿下。”,!
>要知道,成皋军与汾陉军都属于「边军」——成皋军最初是用来防御三川阴戎的军队,正因为这支军队镇守在成皋关,因此,当初凶蛮的羯族人在无法突破成皋关的情况下,只能转道伊山,以至于祸害「阳翟」一带;而汾陉军,则是用来防御楚西、巴黔的军队,是魏国抵抗楚西军队进犯的重要要塞军队,单从暘城君熊拓攻打汾陉塞十年都没能攻克这座要塞,就足以证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至于浚水军,其实它并非是一支纯粹的京畿卫戎军队,这支军队最初的创立目的,是为了更快地从中央支援地方县,可以理解为,在当初军队数量并不多的魏国,这支军队承担着「救火」的任务。
正因为这样,浚水军一直以来都是「驻军六营」之首,而且士卒的装备,也始终保持着魏国顶尖的水准。
然而这样三支精锐的军队,旧太子赵誉却将其并入了禁卫军,纯粹成为兵卫、禁卫这种主要负责维持治安的军队,这在赵弘润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所谓好刚要用在刀刃上,最精锐的军队,当然得部署在国家最需要彰显武力的地方,比如说宋郡,再比如说河套地区。
其次,即是百里跋、徐殷、朱亥这三位大将军本身。
平心而论,在魏国如今的将领层中,刨除赵弘润本人以及南梁侯赵元佐与禹王赵元佲外,赵弘润最看好的将领,即是司马安、魏忌、韶虎、姜鄙、庞焕、羿孤等几人——之所以注意到羿孤,那是因为羿孤曾在「魏楚雍丘之战」期间,以少数兵力骚扰地楚寿陵君景舍烦不胜烦。
这些位将军,在赵弘润看来,属于上将之才,统领十万军队总摄「郡级战争(局部战争)」完全没有问题。
若是其中几人联手的话,相信小规模的国战也能胜任。
而次一层次的将领,魏国有燕侯赵疆、龙季、李岌、曹玠、蔡擒虎、白方鸣、闻续等等,还包括赵弘润麾下直系将领中的屈塍、晏墨、翟璜、孙叔轲等人,这个层次的将领,让他们单独指挥「县级战争」是没有问题的——说白了就是偏师主将的档次。
而原驻军六营大将军当中的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就介乎于这两个层次之间,虽然他们的才能并不足以取得郡级战争的胜利,但是多年来统领兵马的经验,使得他们也足以勉强胜任——至少驻守一块区域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因此,让这等的将才闲置,赵弘润感觉还是太可惜了,虽然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皆已年过半百,但论武力远远不如当年,但相对而言,他们丰富的经验,短时间内也并非后辈将领能够超越。
当然,不管结果怎么样,赵弘润还是得咨询一下这三位大将军自己的意见。
“拆分禁卫军,恢复浚水、成皋、汾陉三军?”
在听了太子赵润的话后,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皆有些吃惊。
要知道,在前一阵子大梁的内乱中,这三位大将军之所以只在幕后指挥,而让李岌、曹玠、蔡擒虎等麾下将领出面,就是为了淡化自己,方便日后递交权力,毕竟当初旧太子赵誉对李钲所说的那番狠话,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事后也有所耳闻。
虽然心情不大愉快,但也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而如今,太子赵润上位,他们识相的话,就应该自己退下来,将兵权交还给太子。
然而没想到,听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的口风,似乎是仍然要将他们三人重新执掌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