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 三王起兵二合一(第10页)
在旁,侍妾赵雀纳闷地问道:“殿下,不出面阻止么?”
据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她丈夫是非常不希望魏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内战的。
“还不是时候。”
赵弘润摇了摇头,惆怅地吐了口气。
平心而论,倘若没有他离开大梁时所遭遇的来自萧逆的行刺,其实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设法联络鄢陵军、商水军、游马军,尽快动手阻止这场大战了。
但是那场行刺,让他改变了主意。
因为他意识到,这场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之间的交锋,表面上看似是这两位王兄为了皇位的战争,但事实上,恐怕这两位王兄,谁也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主角——这两人,恐怕都只是棋子而已。
真正的下棋者,一方恐怕就是萧氏余孽的首领萧鸾,而另外一方,若是赵弘润没有猜错的话,十有八九就是这一年余来,躲在甘露殿里装病的他父皇、魏天子赵元偲。
除此以外,无论是谁都只是棋盘上的棋子。
正因为猜到这一点,故而赵弘润不敢轻举妄动。
他要等萧鸾暴露其真正的目的,相信他的父皇,也在等着此事。
只是这样一来,这场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至于庆王弘信能否攻陷大梁,赵弘润还不好猜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倘若庆王弘信身边有萧鸾的人,那么,太子弘誉的军队部署,恐怕就只是形同虚设而已。
因为萧鸾也知道,有一条密道,可从城外直通城内的怡王府。,!
先不说能不能打赢,难道桓王赵弘宣还敢跟兄长沙场相见?
直到今日,得知太子弘誉将肃王赵弘润软禁在大梁的肃王府后,骆瑸便不再多做阻劝了。
道理很简单,肃王赵弘润若果真被太子弘誉软禁,那可能是因为前者不满后者的行为——如此一来,骆瑸也就洞悉肃王赵弘润对此事的态度了。
“我兄长错信赵弘誉这个奸诈小人,故而才会遭后者软禁。”
此时此刻的桓王赵弘宣,虽然十分关切兄长赵弘润的关切,但在心底,他亦暗暗有些窃喜。
毕竟他一直以来都厌恶太子弘誉,但是又无法说服兄长赵弘润,而如今,他兄长赵弘润被太子弘誉软禁,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当日,桓王赵弘宣响应庆王赵弘信的号召,率领五万余「北一军」,前赴大梁。
期间,赵弘宣亲笔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山阳县,送到四哥燕王赵弘疆的手中。
说实话,燕王赵弘疆不太乐意参合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之间的斗争,但在得知八弟肃王赵弘润被太子弘誉软禁在大梁后,这位燕王殿下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若当初没有肃王赵弘润的千里驰远,他赵弘疆早就与心爱的妻妾徇死于山阳县了,哪里还能活到今日?
于是乎,燕王赵弘疆一方面调南燕军驻守河内郡的东部,以防韩国趁火打劫,一方面则响应桓王赵弘宣的号召,率领三万山阳军,起兵征讨大梁。
数日后,这个消息传到了庆王赵弘信的耳中。
此时,庆王赵弘信已率领庆王军逼近宋郡的「定陶」,即将踏入魏国王都的京畿之地「梁郡」,骤然听闻桓王赵弘宣与燕王赵弘疆于安邑、山阳两地响应起兵,他闻之大喜。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听说了一件足以震惊魏国的大事:肃王赵弘润逃离大梁时,遭遇伏击,不幸中箭,待回到商水县后,不幸亡故。
在听到这则消息后,庆王赵弘信简直惊呆了,难以置信地询问那细作道:“此事当真?!”
那细作回答道:“千真万确。……肃王回到商水县后,他的宗卫们于全城遍访名医,两三日后,商水县的肃王府,隐隐传出女子哭泣声,而在此之后,肃王的宗卫长卫骄,与前宗卫长沈彧,二人纠集数万兵力,意欲起兵攻打大梁,为肃王报仇。……这件事,商水县都传遍了。”
庆王赵弘信呆了半响,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
虽然他竭力想掩饰心中的喜色,但奈何实在掩饰不住。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他紧紧攥着拳头,心中万分激动。
在他看来,太子弘誉这回绝对是在劫难逃了。
虽然他庆王赵弘信与老八赵弘润也有仇怨,但他绝不敢当真对后者下死手,而太子弘誉而好,居然将赵弘润害死了——哪怕是错手害死,铺天盖地的负面影响,也足以将太子弘誉淹没。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便准备将这件事公布于众,以此增加太子弘誉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