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魏韩新岁首战 山阳之战二合一(第4页)
见丈夫与兄长到来,正在做针线活的燕王妃孙氏放下手中的活,起身行礼。
然而还没等她说话,赵弘疆便拉着她走到了内屋。
“殿下有什么事么?”燕王妃孙氏困惑地说道。
燕王赵弘疆也不隐瞒这位贤惠的妻室,如实说道:“待等下月中旬,韩军或将对我山阳展开攻势,因此我希望你们姐妹三人带着伯武、仲武还有团团那丫头,尽快跟随内兄先回大梁,我会派两百名骑兵护送。”
燕王妃孙氏闻言一愣,随即幽幽说道:“那殿下您呢?”
赵弘疆沉默了片刻,轻笑着说道:“本王岂会轻易将山阳拱手让给韩军?”
听闻此言,孙氏摇了摇头说道:“殿下身在山阳,妾身等人岂可轻离?”
可能是猜到了孙氏的想法,赵弘疆笑着说道:“爱妻是在担心本王么?哈哈哈,本王勇冠三军,你不必担心。我跟你说,八弟弘润即将率领四十万援军抵达北疆,倘若在他抵达北疆,我丢了山阳,岂不是会被他笑话?……总之你放心,本王不会有事的!”
孙氏抬头看着自己丈夫,忽而莞尔说道:“既然如此,妾身就算留在殿下身边,也无大碍吧?”
燕王赵弘疆本来就不是善于言辞的人,被妻子一句话堵得无言以对。
他恼羞成怒般呵斥道:“我让你先走,你就走!”
然而,赵弘疆粗鲁的呵斥,并未吓住孙氏,只见她轻轻搂住自己的丈夫,低声幽幽说道:“妾身的家(燕王府)在山阳,妾身的夫,亦在山阳,妾身又能去哪里呢?”说着,他抬起头看着赵弘疆,温柔地说道:“四年前,殿下将王府搬至山阳,问妾身怕不怕,妾身当时就说「不怕」……啊,只要在殿下身边,妾身就不怕……”
看着柔弱的孙氏那坚定的眼神,赵弘疆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随后,赵弘疆又召来他两位侧室,然而,二女亦说出了与孙氏一般无二的话。
无奈之下,赵弘疆只能托付妻兄孙颢将他三个儿女带到大梁。
事实证明,赵弘疆还是低估了韩军对于攻克河内郡全境的急迫,待等到二月初四时,冒险前往城外打探消息的山阳军斥候,就发现一支五万人的韩军正迅速逼近山阳。
从旗号判断,这支韩军的主将,乃是北原十豪之一,代郡守剧辛。
洪德二十三年二月初,魏韩两国的北疆战事,由『山阳之战』率先打响。,!
,设法渡过大河,在原阳、南燕重新布置防御——那才是开春后魏韩之战的主战场。
但宗卫曹焱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山阳县,除我山阳军与南燕军合计两万余人外,还有数万魏民,怎么可能悄无声息地全部撤到大河以南?你当那些韩军骑兵都是瞎子么?”
顿了顿,他又说道:“更何况,若韩军占了山阳,天门关怎么办?”
是的,在天门关,还有商水军三千人将吕湛率领的五千驻守军,即是守卫着天门矿场,同时也是守卫着河内与上党的要道。
山阳若被韩军攻陷,天门关亦难以久守,这座关隘一丢,则韩军便可直驱上党郡境内,到时候,肃王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上党郡,多半就要拱手还给韩国。
“唔,这不可!”燕王赵弘疆亦摇摇头,提出了反对意见。
记得在退守山阳之后,他就联系了天门关守将吕湛,还有镇守孟门关的魏将姜鄙的北三军,使天门关、山阳、孟门关三点相互支援,从而在韩军的进攻下撑到了寒冬。
无论从情谊还是战略角度来说,赵弘疆都不可能放弃这两支友军。
“要不然我军退守天门关?”一名山阳军将领建议道。
听闻此言,燕王赵弘疆隐隐有些意动。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毕竟天门关距离山阳县并不远,赵弘疆是很有可能将两万余军队以及数万山阳百姓迁入天门关的。
到时候,他赵弘疆与天门关守将吕湛汇合,凭借近三万的兵力,足可抵挡韩军。
至于那数万山阳百姓,则大可迁入上党郡内的县城,去年肃王赵弘润打下上党后,东宫党以及其他诸位皇子势力的帮衬贵族,亦在上党郡经营了一番,虽然收成不多,但终归是有些粮食的。
唯一的问题是,一旦山阳军放弃了山阳、退守天门关,虽说天门关易守难攻,但魏军想要再打出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更要紧的是,待等开春之后,韩军的攻势就会像水银泻地般席卷河东、河内两郡,到时候,上党郡就会成为一块被隔离于魏国本土之外的飞地,在这种情况下,上党郡是守不住多久的。
正因为这样,南梁王赵元佐的主力军虽然退守到原阳、南燕一带,但仍留下了一支军队驻守怀邑,再加上燕王赵弘疆驻守的山阳,以及五千商水军驻守的天门关,艰难联系着上党郡与魏国本土。
随后,屋内诸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种种建议,燕王赵弘疆静静地听着。
良久,燕王赵弘疆在经过权衡之后,做出了一个让诸人感到非常吃惊的决定:死守山阳!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最最危险的决定,因为一旦韩军在开春后展开攻势,到时候山阳就是一座孤城,这无疑是十死无生的局面——退守天门关尚有一线生机,但死守山阳,则必死无疑!
当然了,其实最安全的策略就是抛下山阳的百姓,也不顾天门关乃是上党郡的安危,迅速撤到大河以南,到时候与南梁王赵元佐的主力军汇合,至少燕王赵弘疆本人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很显然,燕王赵弘疆做不出来这种事,立誓要为国镇守国门的他,岂会抛弃山阳县的百姓,抛弃上党郡的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