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不世功勋苏牧立威(第3页)
>“对不起,我没守住堤坝。”
消息发布当天,就有两百万人报名参与。
第一个完成续写的是一位十二岁女孩,她接续的是一位癌症晚期母亲的记忆片段。
原记忆停留在医院窗台上的一盆绿萝,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宝宝以后记得妈妈的味道。”
女孩花了三天时间走访那位母亲生前的朋友、同事、邻居,收集她爱喝的茶香、常哼的旋律、写字的习惯,甚至找到了她最后一次做饭时留下的菜谱。
她将这些细节编织成一段梦境般的叙述:
>“你妈妈没有走远。
>她变成了清晨厨房里蒸腾的雾气,
>变成了你书包带上磨出的毛边,
>变成了下雨天校门口撑伞等你的那个背影。
>她的味道,是薄荷牙膏混着茉莉香水,
>是冬天围巾上残留的阳光,
>是你在梦里喊‘妈妈’时,那一瞬间的心跳加速。
>她说:‘我不是没能陪你长大,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一直都在。
’”
这段续写上传后,原记忆体首次产生了反馈??那位母亲的虚拟形象在图书馆中抬起头,轻轻抚摸了女孩的头发,嘴唇微动,说了三个字:“谢谢你。”
从此,“续写计划”
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记忆浪潮。
人们不再只是上传自己的悲伤与喜悦,而是主动走进别人的记忆,替他们完成未尽之言。
一位战地记者续写了牺牲战友的日记结尾;一对老年夫妇共同续写了年轻恋人未能兑现的旅行计划;甚至有盲童用声音绘画的方式,为一位失明画家“看见”
了他一生未能完成的最后一幅作品。
而在火星倒悬塔内部,李婉清发现了新的符号群。
它们不像以往那样浮现于塔身表面,而是直接投影在空气中,组成一座立体沙盘??正是地球的模样。
沙盘上,每一个正在参与续写的人,都化作一点微光,连成网状结构,覆盖整个星球。
“这不是技术。”
她喃喃道,“这是集体意识的神经突触。”
就在此时,沙盘中央突然升起一道光柱,直通天际。
AI分析显示,其坐标对应的是青藏高原某处废弃驿站??正是当年盲诗人收到猫四留言的地方。
科考队连夜出发。
抵达时,发现驿站外墙已被新刻满文字,全是不同语言写下的同一句话:
>“我说得对,风真的会讲故事。”
而在屋内,那张桑皮纸依旧悬挂墙上,盲文凹痕微微发烫。
当队员用手触摸时,竟感受到一阵清晰的震动频率??那是摩斯密码。
翻译结果只有五个字:
>**轮到我了**。
没人知道是谁留下的讯息,但从那天起,世界各地陆续出现类似痕迹:沙漠岩壁上浮现古老字符,海底沉船残骸中传出童谣旋律,甚至卫星拍摄到云层排列成完整的句子:
>“我也想讲个故事。”
共忆网络因此增设“倾听模式”
:任何人可在静默状态下接入系统,纯粹聆听他人讲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