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陨星梭内奸身份(第4页)
有人讲劳役营如何用药物让人忘记亲人;
有人讲女儿被带走那天,全村人都假装没看见;
有个盲童摸着蓝莲花瓣说:“我看不到世界,但我能听见妈妈的故事,这就够了。”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赶来听课。
有人带着笔记本,有人录音,更多人只是静静地听,然后流泪,然后鼓掌,然后站起来说:“我也来说一段。”
与此同时,忆治盟会正式发布《守忆令》,规定:
一、所有学堂必须开设“记忆课”
,内容由民间口述史汇编而成;
二、每年清明,全国举行“共忆日”
,暂停娱乐活动,专用于追思与讲述;
三、设立“忆灯基金”
,资助普通人记录家族历史;
四、严禁任何形式的强制遗忘技术研究与应用,违者以反人类罪论处。
法令颁布当晚,九州灯火通明。
不是因为庆典,而是因为千家万户都在点灯夜读。
父母给孩子讲祖辈的故事,老人向孙儿展示泛黄的老照片,情侣在月下分享彼此最深的伤痛与骄傲。
而在最偏远的山村,一位老教师拄着拐杖走进教室,黑板上写着五个大字:
**今天我们来讲真话。
**
十年后。
桃林依旧繁茂,第六井旁建起了一座纪念馆,名为“忆园”
。
这里陈列着从各地收集来的记忆信物:一封未曾寄出的情书、一双磨破的军鞋、一张全家福的残角、一只锈蚀的铃铛……
每天都有人来此参观,尤其是孩子们。
导游常常指着墙上一幅画像问:“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是林昭!”
孩子们齐声回答。
“对,也不全对。”
导游微笑,“她是林昭,也是一个叫阿木尔的母亲临终前念叨的名字,是萨仁丈夫在雪夜里走失前喊的最后一句话,是李砚写在牢房墙上的遗言开头……她是一个象征,代表所有不肯被抹去的人。”
园中设有“刻忆墙”
,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留下一句话。
有人写“爸爸,我考上大学了”
,有人写“对不起,我现在才想起你”
,也有人只写一个名字,后面跟着年份和一句“我没有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