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5章 大道 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从谁开始?”

“日本国。”武好古说,“日本国是半夷半夏,而且在唐朝时就学了一点儒学,中华文字在日本也是通用的。如果向日本派出儒者,建立书院,传播孔孟之道,应该可以事半功倍,不出十年,就可以将日本国变成我大宋真正的兄弟之邦了。”

“能让日本国做我朝的藩属国么?”赵佶问。

这事儿有点无聊,弄那么多藩属国有用吗?一个个全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还不如殖民地呢!

“可以一试。”武好古说,“便是不能成为藩属,让日本国成为大宋的子侄之国还是可能的。”

“花费多少呢?”赵佶又问起了万恶的金钱问题。

“不须花多少钱的。”武好古笑道,“传播儒学又不是使团往来……世上哪有老师给学生钱的道理?不过就是些往来的路费,印点书罢了,陛下可以让界河市舶司负责筹措经费。”

赵佶看了看武好古,突然皱起眉头,“大郎,你莫不是想要这个名分吧?”

“陛下,”武好古笑道,“臣要到这名分也用不了啊……臣是吏商嘛!臣想请东坡先生出面,在云台山开设学宫,招募和教授儒者,负责传播名教之事。”,!

约》和《共和商约》的优劣。”

“哦?”赵佶问,“孰优孰劣啊?”

武好古笑道:“应该是谁穷谁富。”

“哈哈哈,”赵佶大笑,“若是普天下都用《吕氏乡约》,恐怕就要天下皆穷了。”

“陛下圣明。”

又圣明了一回!

武好古接着又说:“臣还和程颐论了论儒学外传的事情。”

“外传?”赵佶笑问道,“往哪儿传?”

原来他不知道儒学现在是不能随便往外传的……

“哪儿都不能传。”

“为何?”

“因为国法不许。”

“不许?”赵佶一愣,“这是祖宗家法吗?”

“不是,是唐朝的规矩,本朝因之。”

“唐朝的?”赵佶想了想,“为何啊?”

“是怕四夷学了儒家的典章建立朝廷和中华作对。”

赵佶嗤的一笑:“现在还有哪个蛮夷没有建立朝廷吗?”他掰着手指头,“北面是辽国,东面是高丽国,南面是安南国,西南还有大理国,西面还有个西夏……不都有了吗?我们还防谁啊?”

其实还有一个蛮夷,就是碎了一地的吐蕃没有朝廷了。历史上唃厮罗家族在青唐崛起的时候可把大宋吓了一跳,还以为吐蕃王朝要复兴了呢。

“可不是嘛。”武好古道,“唐朝这个办法防不了四夷,只能把自己给圈起来了。”

“圈起来?”

“不让儒学外传,”武好古说,“这对我中华是不利的。”

“不利?”

赵佶听不大懂。

不过武好古那张嘴多会忽悠啊。

“当然不利了。”武好古说,“如果允许儒学外传,那么陛下以为儒学会以何形式外传呢?”

“以何种形式?”

“臣以为是建立书院招收弟子的形式。”武好古忽悠道,“书院可以跨越国界,师生同样可以跨国越境。

我大宋的儒学才是正宗啊!我大宋的大儒,应该成为四夷儒生的师尊……儒生都是尊师重道的,如果师徒名分确立了,我大宋不就在四夷国内有人可用了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