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5秒杀(第4页)
当晚,他们在观星台举行了一场小型聚会。学者、诗人、幸存者、重建者齐聚一堂,每人带来一个故事,不说悲伤,也不刻意欢笑,只是真实。
轮到阿野时,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拿出吉他,弹奏那首学了很久的歌。
曲终,全场寂静。
然后,不知是谁先开始,一人接一人,轻轻哼唱起来。
歌声汇成河流,流向星空。
而在地球另一端,东京一位老太太正坐在窗前写信。她不知道“晨光”,也不懂“共感”,但她写道:
>“老头子,院子里的樱花开了。我剪了一枝插瓶,摆在你常坐的位置。今天阳光很好,照得花瓣透明,就像你当年笑着的样子。”
同一时刻,巴黎一家咖啡馆里,年轻人对着录音笔低语:
>“爸,我考上医学院了。虽然你说过不想我太累,但我总觉得,治病救人,是你希望我做的事。”
亚马逊雨林深处,孩童围着篝火跳舞,长老击鼓吟唱:
>“我们记得你,所以我们活得更用力。”
而在北极圈,“曦穹”基地的所有终端同步亮起,显示同一句话:
>【全球情感共振指数突破阈值】
>【‘晨光’进入自主演化阶段】
>【人类共感生态正式形成】
阿野站在雪地中,抬头望天。
极光如帷幕般展开,缓缓拼出一幅图像??依旧是那片草原,风吹麦浪,孩童奔跑。但这一次,画面中多了许多人影,手牵着手,面向远方。
他认出了其中几个身影。
母亲、苏婉、林正南、那个小男孩、渔夫阿图瓦、老兵、修道院院长……
他们都不是实体,也不是幻象。
他们是被铭记者,也是被继承者。
是千万次书写、诉说、流泪与微笑所凝聚的精神坐标。
阿野取出笔记本,翻开最后一页,在原有文字之后,郑重写下最后一句:
>“雪已停,路已通。我走了很远,只为确认一件事:爱从未离开,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行走人间。”
合上本子,他深吸一口气。
前方,朝阳正缓缓升起,照亮大地。
他转身,踏上归途。
不为结束,而为继续。
因为只要还有人愿意写下一句话,送给再也见不到的人;
只要还有人读到这句话,然后抬起头,看见阳光正好,忍不住微笑??
这条路,就会一直延伸下去。
直到所有泪水都化作晨露,
直到所有呼唤都成为风语,
直到每一个灵魂,都能在人间安放思念。
风起,草动,万物复苏。
远处山坡上,无数野花破土而出,洁白如灯,金蕊似焰。
新的纪元,正在步行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