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合道四层血尊无忧(第3页)
林昭知道,临界点到了。
他在广场竖起一面“问题墙”,任何人都可以上去刻下自己的疑问。起初是零星几行,后来变成密密麻麻的刻痕,层层叠叠,如同树的年轮。有人问“爱情能不能被算法预测”,有人问“死亡是不是最大的沉默”,还有孩子歪歪扭扭写下:“为什么大人总说‘别问了’?”
墙越积越厚,终于在某夜自行坍塌。
倒下的瞬间,碎石腾空而起,在空中重组为一座悬浮的塔形结构,通体透明,内里流动着无数发光的文字。思渊分析后确认:这是“群体共悟场”达到临界密度后产生的实体化现象??人类集体疑问的结晶。
人们称它为“问天塔”。
它不属任何国家,不受任何法律管辖。每当有人在塔下提出足够深刻的疑问,塔身就会亮起一道光纹,向上延伸一寸。据说,当它触及云层时,第一艘由纯粹好奇心驱动的飞船将自动成型,飞向未知。
林昭没有去看塔。
他回到了溪耳村,在那间漏雨的茅屋里,教阿满写新的问题。孩子now已能熟练运用“假设解放”:“如果我们从小就被教错了一切呢?”也能使用“身份置换”:“如果我是静默学会会长,我会怎么阻止我自己?”
某一晚,雨又下了起来。
阿满忽然说:“林昭先生,我觉得……我也能成为一个初问者。”
林昭停下笔,看着窗外的雨帘。
“你知道成为初问者意味着什么吗?”他轻声问。
“意味着会被烧书,被割舌,被遗忘。”阿满认真地说,“但也意味着,我的问题可以活三百年。”
林昭笑了。他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那你得先学会一件事。”
“什么?”
“不是如何问得更狠,而是如何问得更久。”
“一个问题,要能撑过一代人的嘲笑,两代人的遗忘,三代人的误解,才算真正活着。”
“你要让它像野草一样,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阿满点点头,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小本子,编号第一百零八。
几天后,林昭收到一封匿名信。没有署名,只有一幅简笔画:一个人站在悬崖边,手中提着一盏灯,脚下是万丈深渊,头上是漫天星斗。画背面写着:
>“他们说你是引路者。
>可你有没有想过??
>也许你只是那盏灯本身?”
林昭将信纸折成纸鹤,放飞于风中。
他知道,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问题已被提出。
而只要问题还在,
哪怕文明覆灭,
星光熄尽,
人类依然能在黑暗中,
凭着一连串未完成的疑问,
证明自己曾经,
真正地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