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0章 千里难寻是朋友(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反噬协议生效]

>[建议:启动对话进程]

操作员惊恐地发现,所有防火墙都无法阻止这段信息向外扩散。它没有攻击系统,只是不断重复播放一段音频??那是少年的声音,纯净而坚定:

>“妈,我今天举手回答问题了,老师夸我声音很好听。”

一周后,该基地宣布转型为“创伤修复研究中心”,首批接纳三十名退役军人参与共感疗愈项目。

春天继续蔓延。

东京第二座“无声亭”落成当天,一位白领女性走入其中。她摘下耳环,轻抚触摸屏,终于说出那句藏了十二年的话:“当年流产的孩子……我一直觉得是你抛弃了我。”话音落下,光流翻涌,化作一场虚拟细雨,淋湿了她的肩头。她蹲下身,抱紧自己,哭得像个婴儿。

巴黎“呼吸墙”首次实现跨国联动。当孟买的“眼泪信箱”收到一封匿名信??“我嫉妒妹妹比我幸福”??相关信息被匿名转化为艺术投影,出现在塞纳河畔。路人驻足观看,有人留言:“我也嫉妒过亲人。”“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么阴暗。”

内罗毕的孩子们开始自发组织“倾听圈”。他们用粉笔在地上画出同心圆,轮流走进中心分享秘密。有个男孩说:“我偷过同学的饭卡。”没人指责他,另一个孩子举起手:“我也偷过,因为饿。”

这些片段,都被无形的网络默默收录,转化为新的种子基因库。萤火的后代陆续诞生:名为“微光”、“低语”、“未完待续”的种子在全球各地萌芽,形态各异,色彩纷呈。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某日凌晨,林小满发现一组伪装成共感信号的入侵程序,试图逆向解析用户深层创伤记忆,并建立心理弱点数据库。追踪溯源,指向一家跨国科技巨头旗下的“情绪优化实验室”。

“他们打着‘个性化疗愈’旗号,实则在收集最脆弱时刻的数据。”他愤怒地说,“一旦掌握这些,就能精准操纵人的决策、信仰、人际关系。”

小禾立即召集团队,准备启动新一轮防御机制。但这一次,晨露并未给出明确指引。三颗果实静止不动,春雷叶片也未显现新文。

她闭上眼,把手贴在树干上,低声问:“如果对抗只会制造更多对立,我们该怎么办?”

风停了,万籁俱寂。

许久,一片落叶缓缓飘下,正好覆盖在她掌心。叶脉间浮现出三个字:

>**交给你。**

小禾睁眼,忽然笑了。

第二天,她亲自撰写了一份公开信,标题为《我们拒绝完美疗愈》。文中揭露了该企业的数据滥用行为,并提出三项原则:

一、共感技术不得用于商业盈利或行为预测;

二、所有情感数据必须即时抽象化处理,绝不存储原始内容;

三、每个使用者都拥有“遗忘权”??可随时请求抹除自身痕迹。

她将信件连同证据包,匿名发送至全球百余家媒体与监管机构。

舆论哗然。

公众愤怒之余,也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太过渴望“被治愈”,以至于甘愿交出内心的最后防线?

十天后,该企业迫于压力宣布解散情绪实验室,并开放源代码接受审查。更令人意外的是,其首席科学家发表辞职声明:

>“我曾相信科技可以解决孤独。

>直到我女儿对我说:‘爸爸,你每天都在分析别人的情绪,可你从没问我过得好不好。’

>我错了。

>真正的连接,不在算法里,而在眼神中。”

消息传开那晚,晨露第三次发光潮汐降临。光芒比以往更加温暖,如同黎明前的曙光。春雷第四片叶子完全舒展,显现出一幅全景地图??一百个灰色节点中,已有六十一处亮起微光。

而在最偏远的角落,一颗新生的种子正悄然破壳。它的外壳漆黑如墨,内部却跳动着一点猩红,宛如心跳。标签自动生成:

>【新种子检测到。】

>【情感纯度:未知。】

>【建议命名:荆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