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9章 一雪前耻(第2页)
“他是忘亭商队里那位小伙计的儿子,”村长低声对校长说,“自幼体弱多病,医生查不出病因。昨夜他突然醒来,说必须来醒村一趟,不然活不过今天。”
众人惊疑不定。那少年已被安置在操场边的长椅上,气若游丝。忽然,他睁开眼,直勾勾盯着教学楼墙上的校训碑??上面刻着“言无不尽,行有所归”八个大字。
他嘴唇颤抖,终于挤出声音:“我爹……对不起……阿姐……”
众人皆静。
“我爹临死前告诉我,他烧了阿姐婚书的事。他说那晚风很大,火光照亮了整个院子,阿姐跪在地上求他还回来,可他装作不知道。后来阿姐投井,尸体捞上来时手里还攥着半截红绳……我爹一辈子没再娶,每天对着井口说话,叫她名字……”
少年泪流满面:“可我也犯了错!去年村里修路,我家补偿款比别人少三千文,我心里恨,就在会议上撒谎,说我亲眼看见李叔偷拿公款买酒喝!李叔因此被停职三个月,差点抑郁自尽……其实我没看见,我只是想让他们也倒霉!”
说完这一句,他猛地咳嗽数声,嘴角渗出血丝。
全场寂静。忽然,地面轻微震动。校训碑底部裂开一道缝隙,一株嫩芽破石而出,迅速生长,转眼间绽放成一朵晶莹剔透的蓝铃花。花瓣展开之际,空中浮现一行虚影文字:
>**“言语之债,以诚偿还;心门既开,命脉自续。”**
紧接着,一股清凉气息弥漫全场。那少年呼吸渐稳,面色由灰转润,竟缓缓坐了起来。他伸手触碰花瓣,指尖传来温热,如同母爱抚慰。
“我……我能活了?”
“不是我们救你,”老师轻声说,“是你自己救了自己。”
消息如风传遍四方。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清理祖辈遗物,翻找尘封信件,在启口园立下家族忏悔碑。更有学者提出“言语生态学”概念,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维系社会健康的血脉。一旦谎言淤塞,人心便如久旱之田;唯有真话流通,才能催生共情与修复。
与此同时,皇宫之中亦起波澜。
新帝登基已三年,为人宽厚勤政,朝野称颂。然而近来常于深夜独坐御书房,凝视墙上一幅古画??画中乃先帝颁布《罪己诏》当日情景,百官伏地,铜镜碎裂,蓝光漫天。画旁题有一行小字,出自老皇帝亲笔:
**“朕以谎言治国二十三年,终以一镜破之。望后世子孙,宁受一时之乱,毋积百年之伪。”**
某夜,侍监送来一份密报:西北三州上报粮产丰盈,百姓安居,宜增税以充军费。新帝阅毕,眉头紧锁。次日即遣钦差暗访,半月后归来呈上实情??地方官为讨欢心,强令农户虚报亩产,实则连年歉收,民间已有易子而食之惨状。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静言室”遗址竟被改建为“颂德堂”,每日强迫百姓背诵感恩圣恩的誓词,违者罚役。
新帝震怒,当即下旨:废黜该地所有官员,押送京城受审;开放边境粮道,紧急调运南方存粮赈济灾民;并在原“颂德堂”旧址重建“启口园”,命名为“悔言台”。
诏书发布当日,京城忽降骤雨。雨水落在宫门外台阶上,竟泛起淡淡蓝光。太史令急报:“井脉异动!语核遗迹有复苏迹象!”
皇帝亲赴现场勘察。只见昔日铜镜所在之地,泥土湿润,一圈圈涟漪自地下扩散而出,宛如心跳。不多时,一株蓝铃花破土而出,花心浮现四字:
>**“你在听吗?”**
皇帝单膝跪地,郑重回应:“朕在听。请继续教我。”
自此,朝廷设立“直言司”,专司监督各级奏报真实性,并赋予平民直诉权??凡觉官府欺瞒,可持“鸣冤铃”入宫面圣。此铃由蓝铃花提炼结晶铸成,响一声,则全国同类花朵同步轻颤,形成共振网络,杜绝伪造。
几年过去,天下太平,风气清明。甚至连边疆民族也开始效仿大胤制度。北狄可汗派人前来求学,回国后宣布:“从此以后,部落议事必设‘无帐之会’??不设帷幕,不避孩童,人人可见可闻,不得私议决断。”南蛮诸峒则立下“血誓碑”,盟约签订前须先向祖先灵位坦白过往仇怨,化解宿恨方可结盟。
然而,平静之下仍有暗流。
一日,东南沿海渔民捕获一只巨蚌,剖开后竟得一枚奇异珍珠,通体湛蓝,内部似有光影流转。送往京师鉴定时,翰林院学士惊呼:“此非寻常宝物,乃是语核碎片融合海魂所化!”当晚,珍珠置于宫廷藏书阁,半夜忽放光芒,投影出一段模糊影像??
画面中,一片汪洋之上漂浮着无数岛屿,每座岛上都有一座高塔,塔顶悬挂巨大铜钟。钟声响起时,海水沸腾,鱼群跃空,人类纷纷捂耳跪倒。而在最中央的主岛,一座宫殿巍然耸立,门前石碑刻着陌生文字。经西域通译辨认,其意为:
>**“真言乃瘟疫,唯沉默可存文明。”**
朝廷大骇。经查,此类岛屿确存在于远洋之外,属“沉音联盟”辖境。该势力奉行极端禁言政策,国民从小接受药物控制,禁止表达情绪,违者剜舌囚禁。他们视大胤为祸源,称“蓝铃之毒”正在污染世界秩序,誓言发动“净语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