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 别乱喊我不是晋王(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皆动容。

朱承志缓缓起身,目光坚定:“李先生之志,虽未竟,但其精神,不可磨灭。我今日所求,非以兵戈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诚动人。诸位若愿为大明之未来出力,我愿与诸位共赴此局。”

堂下一片寂静,随后,有人缓缓起身,拱手行礼:“属下愿随大人共议新政。”

接着,第二人、第三人……纷纷起身,拱手行礼。

朱承志露出一丝笑意,心中却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与此同时,在京城东宫,朱瞻基正与心腹太监密谈。

“朱承志已在江南推行新政。”太监低声禀报,“他召集士林,提出《江南新政十策》,并已开始试行。”

朱瞻基听后,神色平静,嘴角却浮现出一抹笑意:“他果然明白了。”

太监疑惑:“殿下,此举若成,江南将大变。陛下恐怕不会坐视不理。”

朱瞻基轻轻摇头:“陛下虽重权,但也知大明之弊。若朱承志能以温和之法,推动变革,陛下未必会反对。”

太监迟疑片刻,低声道:“那殿下是否要派人南下,与朱承志联络?”

朱瞻基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去吧。告诉朱承志,我愿与他共谋此局。但也要提醒他,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朝廷疑虑。”

太监领命而去。

朱瞻基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皇宫,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李先生虽死,但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个梦。”他低声自语,“而是一条路,一条通往大明未来的路。”

……

江南,杭州府衙。

朱承志与王守仁、赵烈等人正围坐案前,商议新政推行之事。

“目前,已有十余名士绅表示愿意支持新政。”赵烈禀报,“其中,有三人曾是李玄真门下。”

朱承志点头:“他们若愿为新政出力,便是大明之福。”

王守仁皱眉:“但陛下那边,恐怕不会轻易接受。”

朱承志淡然一笑:“无妨。我只求先在江南试行,若见成效,再报于朝廷。只要百姓得利,朝廷终会认可。”

王守仁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明白了。”

朱承志起身,望向窗外:“真正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做的,是为大明铺一条新路,而不是用旧刀斩旧梦。”

王守仁与赵烈对视一眼,皆露出敬意。

朱承志转身,目光坚定:“从今日起,我们便以江南为起点,为大明,铺一条新的路。”

……

数日后,一封密信送至幽兰手中。

信上只有一句话:

**“莲未凋,灯未灭。朱承志已启新路,愿同行者,速赴杭州。”**

章节目录